[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脱硫除尘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5901.8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5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齐威;俞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象山互易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3C3/0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731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脱硫 除尘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除尘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脱硫除尘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与消费国,我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改变,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严寒且持续时间长,大多采用燃煤锅炉供暖,但燃煤锅炉运行过程中排放的烟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由之一,燃煤锅炉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中的燃煤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到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以上,因此对燃煤锅炉排出的烟气需要利用脱硫除尘净化装置进行处理,现有的脱硫除尘净化装置包括脱硫罐和除尘塔,由于脱硫罐和除尘塔之间缺少抽气装置,使得脱硫除尘净化装置的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脱硫除尘净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脱硫除尘净化装置,包括脱硫罐、抽气装置和除尘塔,所述脱硫罐上的出气端通过法兰连接有第一输气管道,且第一输气管道远离脱硫罐的一端和抽气装置相连接,所述抽气装置包括壳体,且壳体的内部水平焊接有横隔板,所述横隔板上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通气孔,且每个通气孔的内部焊接有单向阀,所述横隔板的上方设有U型安装罩,且U型安装罩的顶部延伸至壳体的上方,所述U型安装罩的顶部安装有变频电机,且变频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位于U型安装罩内的扇叶,所述U型安装罩靠近除尘塔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安装通孔,且安装通孔的内壁上安装有漏斗,所述漏斗远离U型安装罩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输气管道,且第二输气管道远离漏斗的一端和除尘塔的进气端法兰连接。
优选的,所述脱硫罐的进气端通过法兰连接有烟气输入管道,且脱硫罐上还安装有加碱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气管道远离脱硫罐的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内部,且第一输气管道远离脱硫罐的一端设置为漏斗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输气管道靠近漏斗的一端延伸至漏斗的内部,且漏斗位于壳体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除尘塔的顶部安装有与除尘塔内部相连通的烟囱,且除尘塔的底部安装有支架,所述除尘塔通过支架放置在地面上。
优选的,所述除尘塔的底部焊接有废气排气管,且废气排气管上安装有电控阀。
优选的,所述除尘塔上安装有静电控制器,且静电控制器和电控阀电性连接,所述静电控制器的型号为BA71-SP-C。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种高效脱硫除尘净化装置中通过U型安装罩顶部的变频电机、扇叶、安装通孔内壁上的漏斗、第二输气管道和除尘塔相配合,变频电机带动扇叶在U型安装罩的内部进行转动,横隔板上方的气体依次经过漏斗和第二输气管道,最终通入除尘塔的内部,此时横隔板上方的气压变小,通过壳体内壁上的横隔板、通气孔、单向阀、第一输气管道和脱硫罐相配合,且第一输气管道延伸至壳体内部的一端设置为漏斗型结构,当横隔板上方的气体变为负压时,脱硫罐所输出的气体可以快速的通过第一输气管道,最终通到横隔板的内部,使得脱硫罐和除尘塔之间的输气速率大大提高,进而提高了脱硫除尘净化装置的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经济实用,在脱硫罐和除尘塔之间增加了抽气装置,使得脱硫罐和除尘塔之间的输气速率大大提高,进而提高了脱硫除尘净化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脱硫除尘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脱硫除尘净化装置的抽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脱硫罐、2-第一输气管道、3-抽气装置、4-第二输气管道、5-除尘塔、6-壳体、7-横隔板、8-通气孔、9-单向阀、10- U型安装罩、11-变频电机、12-扇叶、13-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象山互易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未经象山互易科技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59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