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润滑冷却锻造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5760.X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70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周煊;吴先洋;张海英;王黎;冯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J3/00;B21K2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180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 冷却 锻造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锻造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润滑冷却锻造模具。
背景技术
锻造模具在生产应用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种不同情况的失效,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影响了生产进度。模具在服役中失效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塑性变形、磨损、疲劳、断裂等。造成模具失效的原因主要包括模具的强度不足、模具设计不合理、润滑冷却不足、预热温度不均匀、载荷过大等。其中,模具的润滑冷却作为影响模具寿命的一项重要因素。锻造过程中,模具如果不能达到充分的润滑冷却,导致锻件与模具之间摩擦力增大,材料流动性降低,成形载荷加大,锻件充填不完整。另外,由于模具和锻件之间摩擦力增大,模具温度上升,导致模具强度降低,使用寿命大大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往往需要外部的润滑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导致模具空间受到较大限制,使得自动化生产中机械卡爪的运动速度和生产效率被大幅度降低等缺陷,提出一种润滑冷却锻造模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于上模套筒的上模组件、设置于下模套筒的下模组件、上冷却组件和下冷却组件,其中: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下相对设置,上冷却组件套设于上模组件,下冷却组件设置于下模组件上端。
所述的上冷却组件包括:移动喷淋环和定位环,其中:移动喷淋环套设于上模组件下端,定位环套设于移动喷淋环,定位环外壁与上模套筒内壁相连,移动喷淋环下端内壁设有上环喷射孔,移动喷淋环、定位环和上模套筒设有供冷却液通过的孔道。
所述的下冷却组件包括:下喷淋环和呈环形的下喷淋座,其中:下喷淋座套设于下喷淋环,下喷淋座外壁套设有下模盖板,下模盖板固定于下模套筒上端口,下喷淋环内壁下端设有下环喷射孔,下喷淋环、下喷淋座和下模盖板设有供冷却液通过的孔道。
所述的上模组件包括:压紧垫块、第一上垫块、第二上垫块、呈环形的第三上垫块、上冲头、内冲头和打料杆,其中:压紧垫块固定于上模套筒上端口,压紧垫块、第一上垫块、第二上垫块和第三上垫块依次相连,打料杆穿设于内冲头中心处,内冲头穿设于上冲头中心处,内冲头和上冲头一端固定于第二上垫块底部。
所述的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内圈、下模中圈、下模外圈、下模内芯和下冲头,其中:下模内芯套设于下冲头,下模内芯和下冲头设置于下模内圈中心处,下模中圈套设于下模内圈,下模外圈套设于下模中圈,下模外圈设置于下模套筒上端口。
所述的下模内芯和下模内圈之间设有下顶出环,下顶出环上端侧壁设有方形窗口。
所述的移动喷淋环上端设有上顶杆,上顶杆下端与移动喷淋环上端相连,上顶杆上端穿过第二上垫块和第一上垫块与压紧垫块相连。
所述的第一上垫块和第二上垫块内设有贯通的竖直滑槽,上顶杆上端设置于竖直滑槽内,上顶杆上端与压紧垫块之间设有压缩弹簧。
所述的竖直滑槽上端侧壁设有进气槽,上模套筒上端侧壁设有进气孔。
所述的上环喷射孔指向上模套筒上端,下环喷射孔指向下模套筒下端。
所述的上环喷射孔的偏心角a为锐角。
所述的压紧垫块与上模套筒之间、定位环与上模套筒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圈。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对上下模具分别进行润滑,使得模具润滑冷却均匀充分,有效提高锻造模具的使用寿命,整个装置结构简单,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移动喷淋环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喷淋环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下顶出环结构示意图;
图5为喷射路径示意图;
图中:1压紧垫块、2上模套筒、3密封圈、4弹簧、5第一上垫块、6上顶杆、7定位环、8第二上垫块、9第三上垫块、10移动喷淋环、11上冲头、12内冲头、13打料杆、14 下喷淋环、15下喷淋座、16下模盖板、17下模外圈、18下模中圈、19下模内圈、20锻件、21第一下垫块、22销、23下顶出环、24下模内芯、25下冲头、26第二下垫块、27下顶杆、 28下模套筒、29进气孔、30进气槽、31竖直滑槽、32横向进液道、33外侧进液孔、34竖直进液孔、35上环进液口、36内侧进液孔、37上环喷射孔、38下环喷射孔、39下环进液道、 40下座进液道、41下盖板进液道、42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57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