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建筑用光纤光栅传感器阵列及其防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715750.6 | 申请日: | 2017-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9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平;刘国忠;张建荣;唐园慧;侯华;李斌;杨波;权钟;杜晓磊;周惠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729部队;山西科泰航天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D5/26 | 分类号: | G01D5/26;G01D5/38 |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4101 | 代理人: | 申艳玲 |
| 地址: | 030027***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建筑 用光 光栅 传感器 阵列 及其 防护 装置 | ||
1.一种地下建筑用光纤光栅传感器阵列,其特征在于:是由多个测试通道组成的用于地下建筑的应变测试阵列;每个测试通道由若干个光纤光栅传感器(1-1)串联组成,相邻的两个光纤光栅传感器(1-1)连接处通过光纤熔接方式连接,传感器两端均可传输光信号;
光纤光栅传感器(1-1)的中心为一根裸光纤(1-1-2),裸光纤中部经光刻形成布拉格光纤光栅(1-1-8),布拉格光纤光栅经金属化处理后焊接固定于两个固定端子(1-1-7)上,固定端子(1-1-7)与弹性梁(1-1-5)通过螺纹连接;弹性梁(1-1-5)中部设有栅栏结构,每两个栅栏结构之间交叉90度;弹性梁两端设有防水槽,弹性梁位于金属套管(1-1-6)外侧,在金属套管两端分别设有套接柱(1-1-3),固定端子与套接柱通过螺纹连接;套接柱(1-1-3)的端部安装压接端子(1-1-1);光纤光栅传感器两端的裸光纤外部设有铠装披覆(1-1-9),形成铠装光缆(2-1),铠装光缆在压接端子(1-1-1)处压接固定;该固定点放置准直套管(1-1-10);光纤光栅传感器(1-1)两端的套接柱(1-1-3)是由宝塔状和精密螺纹两种结构组成的柱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用光纤光栅传感器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梁两端的防水槽内设有橡胶圈(1-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用光纤光栅传感器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拉格光纤光栅的两端与固定端子(1-1-7)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
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建筑用光纤光栅传感器阵列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设置在光纤光栅传感器(1-1)外侧,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硬管、螺母、支座、喉箍、防护软管;防护硬管(1-5)穿套于光纤光栅传感器(1-1)外侧,其间隙填充满硅胶类防水填充材料;光纤光栅传感器两端对称设置有螺母、支座、喉箍,光纤光栅传感器(1-1)通过螺母(1-3)及支座(1-4)与主钢筋(11)固定,其中支座(1-4)焊接在主钢筋(11)上;防护软管(2-2)套接于光纤光栅传感器(1-1)两端的套接柱(1-1-3)上,通过喉箍(1-2)箍紧;
光纤光栅传感器(1-1)两端的套接柱(1-1-3)的宝塔状结构外侧设有防护软管(2-2),套接柱(1-1-3)的精密螺纹结构通过螺母(1-3)将光纤光栅传感器(1-1)固定于支座(1-4)上,采用双螺母对顶的方式防松,通过调整螺母(1-3)位置来校准光纤光栅传感器(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建筑用光纤光栅传感器阵列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光纤光栅传感器(1-1)之间及与铠装光缆(2-1)的连接处采用裸光纤(1-1-2)熔接的方式设置成熔接点,熔接点外侧设有四层保护层,保护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纤热缩管(3-3)、金属细管(3-4)、防护软管(2-2)和双头外丝管材(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建筑用光纤光栅传感器阵列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细管(3-4)与铠装光缆(2-1)压接固定;所述双头外丝管材(3-2)与防护软管(2-2)通过迫紧头(3-1)紧密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729部队;山西科泰航天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63729部队;山西科泰航天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575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旧烟箱回收挤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物料粉碎筛选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