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火花成型加工进给转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715459.9 | 申请日: | 2017-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9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 发明(设计)人: | 孟玉喜;邹栋林;李蓉;季建华;蔡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开放大学;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3H11/00 | 分类号: | B23H11/00;B23H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5 | 代理人: | 郭栋梁 |
| 地址: | 22602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火花 成型 加工 进给 转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模具加工领域,尤其涉及电火花成型加工进给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和模具行业的飞速发展,电火花成型作为模具加工的重要手段,使用越来越广泛,汽车线束中的线夹和固定支架中带成组碟齿状头部的产品比较多,该类塑件的模具设计时,成组碟齿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设计成镶拼式的,二是整体式的,方法一的模具型腔的强度较差,方法二的强度虽好,但常规的电火花加工电极直线进给方法只能进行上下进给的“复制”加工,对碟形型腔无法进行旋转加工,实现不了设计所要达到的要求。
进行电火花加工时,工具电极和工件分别接脉冲电源的两极,并浸入工作液中。通过间隙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工具电极向工件进给,当两电极间的间隙达到一定距离时,两电极上施加的脉冲电压将工作液击穿,产生火花放电。在保持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恒定放电间隙的条件下,一边蚀除工件金属,一边使工具电极不断地向工件进给,最后便加工出与工具电极形状相对应的型腔来。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电火花成型加工进给转向装置。
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火花成型加工进给转向装置,包括夹具体、主轴以及驱动所述主轴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主轴与所述夹具体转动配合,所述主轴一端的端面上设有莫氏锥孔,所述主轴设有莫氏锥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电极的钻夹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电火花机床的夹具体内安装驱动机构能够改变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式,实现电火花加工电极由直线进给变为正反旋转进给,从而加工出碟形型腔。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火花成型加工进给转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具体主视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具体俯视图;
图6为图5中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火花成型加工进给转向装置,包括夹具体2、主轴3以及驱动所述主轴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主轴3与所述夹具体2转动配合,所述主轴3一端的端面上设有莫氏锥孔,所述主轴3设有莫氏锥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电极5的钻夹头4。
本申请电火花成型加工中通过在夹具体内安装驱动机构改变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的进给运动方式,实现电火花加工电极由直线进给变为正反旋转进给,从而能够加工出与工具电极形状相对应的型腔;其中主轴3一端设莫氏锥孔,钻夹头安装在该莫氏锥孔中,主轴另一端通过紧固螺母9固定在夹具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的带轮及与所述带轮配合的驱动带;或者,
包括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的链轮及与所述链轮配合的链条;或者,
包括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的蜗轮及与所述蜗轮啮合的蜗杆;或者,
包括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的被动齿轮及与所述被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或者,
包括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的螺母及与所述螺母配合的丝杠。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驱动机构将电火花机床中主轴头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使得夹头与电极做旋转运动;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驱动机构可以有很多种,不限于上述的几种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的齿轮及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夹具体内开有阶梯通孔,所述齿轮位于所述阶梯孔孔径较大的孔段内,所述夹具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孔段连通的齿条安装通道,所述齿条滑动安装在所述齿条安装通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开放大学;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未经南通开放大学;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54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走丝线切割机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差速器壳与大齿圈的连接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