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施工楼层垃圾排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4850.7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2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刘炫辰;杨绍强;朱文婧;赵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7/10 | 分类号: | E04F17/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远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76 | 代理人: | 田志远,张朝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 楼层 垃圾 排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楼层垃圾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随建筑行业的发展,国家倡导工程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及绿色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满足更高的要求,但就施工作业的特殊性而言,总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建筑垃圾,而塔楼内部垃圾怎么实现高效率的排放成为现场施工的一个难题。
传统的人工铲运垃圾,人工铲运垃圾需要解开安全网,不符合安全施工规定,且高空坠物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产生的扬尘也会影响工地的安全文明施工;
施工现场中也采用施工升降机转运垃圾,这个方法受限面广,只能在安装了施工升降机的塔楼进行,而且会和材料的运输相冲突,从而影响工程施工进度,而处于成本考虑,多层建筑往往不安装施工升降机;
也采用塔吊吊运垃圾,会与现场材料的运输发生冲突,影响正常的施工秩序,加之塔吊只能吊运顶板面和有卸料平台的楼层,所以受限面依然很广,而且,使用塔吊还会造成机械费用的上升,成本较高;
施工现场常用的施工垃圾排放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工作的交接和施工进度,加大了工程成本。所以,创立一个安全、经济、有效的垃圾排放方法成为了当务之急。
以上不足,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楼层垃圾排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施工楼层垃圾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道、移动梭槽、底部梭槽及垃圾站,所述主管道通过卡环固定于建筑主体上,所述主管道近楼地面处设有垃圾排放口,所述垃圾排放口处设有所述移动梭槽,所述主管道的下口设有所述底部梭槽,所述底部梭槽的出口伸出外架,所述底部梭槽下部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将所述底部梭槽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梭槽的出口下端设有所述垃圾站。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垃圾排放口处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主管道的管壁活动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垃圾排放口两边设有安全挡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移动梭槽的下部设有移动支架和第一脚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部梭槽下部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将所述底部梭槽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垃圾站包括龙骨架和包装皮,所述龙骨架外围包装有所述包装皮,所述垃圾站底部设有第二脚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龙骨架包括角钢和钢管,所述角钢和钢管通过焊接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部梭槽设有盖板,所述底部梭槽通过盖板封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移动梭槽与所述底部梭槽均倾斜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 所述卡环包括卡扣和膨胀螺栓,所述卡扣将所述主管道扣住,所述卡扣另一端通过所述膨胀螺栓固定于建筑主体上。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不仅克服了传统垃圾排放工艺受限面广、成本高、影响工程进度及工期的问题,而且在施工中,楼层内的垃圾能安全、高效地排放,同时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体现了现场文明施工,更为工程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操作实施中,还保护了现场周围的环境,极大降低了传统排放方法带来的安全隐患,这样无形的收益,更是无法估量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楼层垃圾排放装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管道固定于建筑主体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主管道;101、垃圾排放口;2、移动梭槽;201、移动支架;202、第一脚轮;3、底部梭槽;4、垃圾站;401、第二脚轮;5、安全挡板;6、卡扣;601、膨胀螺栓;7、外架8、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2所示,一种施工楼层垃圾排放装置,包括主管道1、移动梭槽2、底部梭槽3及垃圾站4,
主管道1垂直外立于楼层间,主管道1通过桶接方式随建筑主体的上升而分节搭设,主管道1通过卡环6固定于建筑主体上,主管道1独立设置,不与外架7连接,操作简易。
主管道1近室内楼地面处设有垃圾排放口101,垃圾排放口101处设有主管道盖板,主管道盖板与主管道1的管壁活动连接,即盖板可开关。在上层垃圾排放时,下层垃圾排放口101的盖板一律关闭,以防止垃圾回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48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载场地防滑耐磨强化地坪
- 下一篇:地面砖金属收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