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照明灭蚊球泡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4280.1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8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廖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伟杰 |
主分类号: | F21K9/232 | 分类号: | F21K9/232;F21K9/238;F21K9/66;F21V33/00;F21V15/01;F21V23/00;F21Y115/10;F21Y105/18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53113 | 代理人: | 刘静怡 |
地址: | 5151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照明 灭蚊 球泡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泡,具体是一种照明灭蚊球泡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蚊香是最古老的天然药物驱蚊办法。早在南宋时期便出现过中药制成的驱蚊香棒。现代蚊香中含有效成分是除虫菊酯,它有驱杀蚊虫的作用。蚊香点燃后,蚊香里的除虫菊酯随着烟雾挥发出来,播散于室内的空气中,使蚊子的神经麻痹,于是蚊子或坠地丧命,或四散逃跑,从而起到驱灭蚊虫的作用。除虫菊酯可以通过代谢排除体外,对人没有多大害处。但是某些低劣的蚊香,除了含有除虫菊酯之外,还含有六六六粉、雄黄粉等,这些物质对人体有毒性甚至致癌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灭蚊球泡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照明灭蚊球泡灯,包括外壳一、光源板、外壳二、条柱、电蚊网、电蚊驱动器、外壳三、灯头、凸点和孔位;灯泡顶部设置有外壳一、所述外壳一底部安装有光源板,光源板底部安装有外壳二,外壳一与外壳二通过螺纹固定在一起,外壳二上设有条柱,条柱上缠绕有电蚊网,条柱下面安装有电蚊驱动器,电蚊驱动器上开设有孔位,条柱上设置有两个凸点,凸点与电蚊驱动器上的两个孔位对应固定一起,条柱、电蚊网和电蚊驱动器安置在外壳三内,外壳三向内收缩45°斜坡设计,外壳二和外壳三通过螺纹固定在一起,在灯泡底端设置有灯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源板为LED光源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一采用聚合物材料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二为硅胶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源板和电蚊驱动器电路并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壳三向内收缩45°斜坡设计,当电击死的蚊虫尸体落到外壳三的45°斜坡上会自动滑落,无需清理,避免了蚊虫的尸体堆积发臭,实现照明灭蚊双用,对人身体无副作用,有效保障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照明灭蚊球泡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照明灭蚊球泡灯的主观图图。
图中:1-外壳一、2-光源板、3-外壳二、4-条柱、5-电蚊网、6-电蚊驱动器、7-外壳三、8-灯头、9-凸点、10-孔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照明灭蚊球泡灯,包括外壳一1、光源板2、外壳二3、条柱4、电蚊网5、电蚊驱动器6、外壳三7、灯头8、凸点9和孔位10;灯泡顶部设置有外壳一1、所述外壳一1底部安装有光源板2,光源板2底部安装有外壳二3,外壳一1与外壳二3通过螺纹固定一起,外壳二3上设有若干条柱4,条柱4上缠绕有电蚊网5,用来电击蚊子;条柱4下面安装有电蚊驱动器6,电蚊驱动器6上开设有孔位10,条柱4上设置有两个凸点9,凸点9与电蚊驱动器6上的两个孔位10对应固定一起,条柱4、电蚊网5和电蚊驱动器6安置在外壳三7内,外壳三7向内收缩45°斜坡设计,当电击死的蚊虫尸体落到外壳三7的45°斜坡上会自动滑落,无需清理,避免了蚊虫的尸体堆积发臭;外壳二3和外壳三7通过螺纹固定一起,在灯泡底端设置有灯头8。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光源板2为LED光源板,照明稳定,节能减排。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壳一1采用聚合物材料材质,透光好,耐老化。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壳二3为硅胶材质,弹性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光源板2和电蚊驱动器6电路并联,能够实现多路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外壳一1底部安装有光源板2,光源板2底部安装有外壳二3,外壳二3上设有若干条柱4,条柱4上缠绕有电蚊网5,用来电击蚊子;条柱4安装在电蚊驱动器6上,条柱4、电蚊网5和电蚊驱动器6安置在外壳三7内,外壳三7向内收缩45°斜坡设计,当电击死的蚊虫尸体落到外壳二3的45°斜坡上会自动滑落,无需清理,避免了蚊虫的尸体堆积发臭;能够实现单独照明、单独驱蚊以及照明驱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伟杰,未经廖伟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42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