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度可调的钢管送料辊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3237.3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4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高国杰;杜学斌;王建国;马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K27/02 | 分类号: | B21K2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度 可调 钢管 送料辊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行业辅助钢管进出料辊道领域,特别涉及钢管进出管端加厚主机的一种高度
可调的钢管送料辊道。
背景技术
在钢管管端加厚工艺过程中,钢管进出管端加厚主机及准确落入加厚模腔对最终的成品至关重要,工艺要求钢管进入主机应与模具相距一定的距离,防止划伤模具;加厚完成钢管管端镦粗,辊道需要升起一段距离才能脱离模具确保钢管拉出主机;同时由于钢管规格的不同,落入模腔的行程就不同。
这样就需要设计一种高度可调的钢管送料辊道,不仅要满足钢管顺利进出加厚主机,而且要保证不同规格钢管准确落入加厚模腔,满足钢管管端加厚的工艺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满足钢管管端加厚的工艺要求、结构简单、维护便利的高度可调的钢管送料辊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度可调的钢管送料辊道,包括驱动缸1、缸座2、定位挡块3、拉杆4、直角连杆5、随动连杆6、固定底座7、升降座8以及安装在升降座上的辊轮9;所述的驱动缸1与固定于基础的缸座2铰接;拉杆4通过铰轴与驱动缸1活塞杆相连,在驱动缸1作用下进行摆动往复运动;直角连杆5一端通过销轴与拉杆4相连,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升降座8铰接连接;随动连杆6一端通过销轴与固定底座7相连,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升降座8铰接连接;辊轮9采用了V型结构,把接在升降座8上,随着升降座8在垂直方向上下运动。
上述驱动缸1为液压缸、气动缸或电动推杆。
上述的送料辊道有三组以上。
上述固定底座7、直角连杆5和拉杆4组成一组四连杆机构,固定底座7、直角连杆5、随动连杆6和升降座8组成另一组四连杆机构,该两组机构将拉杆的水平摆动运动转换为升降座的竖直升降运动,从而实现调整放置在辊轮上钢管的中心高度的功能。
上述定位挡块3把接在驱动缸1活塞杆上,其尺寸根据钢管规格具体确定,通过改变驱动缸1活塞杆的伸缩量从而改变升降座8的下降位置,进而起到调整放置在辊轮上待加工钢管中心高度的作用,保证钢管充分落入加厚模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缸活塞杆的水平伸缩运动可以实现升降座的垂直上下运动,进而调整放置在辊轮上待加工钢管的中心高度,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2.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不同规格钢管准确落入模腔的工艺要求,并且具有成本低廉,定位准确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缸活塞杆缩回,辊轮处于下限位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缸活塞杆伸出,辊轮处于上限位状态;
图3为定位挡块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驱动缸、2.缸座、3.定位挡块、4.拉杆、5.直角连杆、6.随动连杆、7.固定底座、8.升降座、9.辊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的钢管送料辊道,包括驱动缸1、缸座2、定位挡块3、拉杆4、直角连杆5、随动连杆6、固定底座7、升降座8以及安装在升降座上的辊轮9;所述的驱动缸1与固定于基础的缸座2铰接;拉杆4通过铰轴与驱动缸1活塞杆相连,在驱动缸1作用下进行摆动往复运动;直角连杆5一端通过销轴与拉杆4相连,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升降座8铰接连接;随动连杆6一端通过销轴与固定底座7相连,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升降座8铰接连接;辊轮9采用了V型结构,把接在升降座8上,随着升降座8在垂直方向上下运动。
所述的驱动缸1可以是液压缸、气动缸或电动推杆。
所述的送料辊道有三组以上。
所述的固定底座7、直角连杆5和拉杆4组成一组四连杆机构,固定底座7、直角连杆5、随动连杆6和升降座8组成另一组四连杆机构,该两组机构将拉杆的水平摆动运动转换为升降座的竖直升降运动,从而实现调整放置在辊轮上钢管的中心高度的功能。
所述的定位挡块3把接在驱动缸1活塞杆上,其尺寸根据钢管规格具体确定,通过改变驱动缸1活塞杆的伸缩量从而改变升降座8的下降位置,进而起到调整放置在辊轮上待加工钢管中心高度的作用,保证钢管充分落入加厚模腔。
这种高度可调的钢管送料辊道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成本低廉,定位准确,在驱动缸的作用下,不仅实现了待加工钢管中心高度的升降,而且满足了不同规格钢管准确落入模腔的工艺要求。
本实施方式中没有详细叙述的部分属于本行业的公知的常用手段,这里不一一叙述。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32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