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耳蜗言语算法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2506.4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7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冯艳梅;付姗姗;候志伟;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耳蜗 言语 算法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实验用装置领域,涉及一种言语算法实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人工耳蜗言语算法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耳蜗是目前为止唯一可以使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恢复听力及言语交流能力的听觉康复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一定的言语处理策略对声音信号进行处理,然后转换为电信号,刺激患者残存的听神经。人工耳蜗处理策略决定了言语辨识的效果。
在研究人工耳蜗信号处理策略时,一般需要进行声学模拟,将模拟的声学信号播放给听力正常人或者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评估某种处理策略处理后声音的辨识情况,从而评估信号处理策略的优劣。在声音信号处理策略中,关键步骤是提取声音信号的包络信息,并受很多参数影响。目前人工耳蜗声学模拟方面的研究仅局限于几个实验室,原因在于需要用matlab等软件编写程序代码,而对于非工科背景的临床医师及相关人员来说,虽然对人工耳蜗的效果评估非常感兴趣,但碍于无相关基础编写代码,严重阻碍了临床医师及相关人员参与人工耳蜗言语处理策略方面的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灵活和便捷的人工耳蜗言语算法实验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人工耳蜗言语算法实验装置,包括将输入的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输入信号处理通道、处理数字信号的信号处理单元、控制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中央控制单元和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的输出信号处理通道,所述输入信号处理通道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相连,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与所述输出信号处理通道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相连,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中包括至少两个的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中还包括选择并复制数字信号的信号复制选择单元、选择并混合数字信号的信号混合单元,所述信号复制选择单元、所述信号混合单元分别与所述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信号复制选择单元复制的数字信号的数量与所述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数量相同,所述信号复制选择单元将复制的数字信号一一对应的输入所述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器对数字信号进行滤波、提取包络和精细结构,并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输入到所述信号混合单元。
优选的,所述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16。
优选的,所述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2。
优选的,还包括预存储数字音频信号的数据存储单元,所述数据存储单元分别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中的数字信号输入所述信号处理单元。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相连,所述控制终端通过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和数据存储单元。
优选的,还包括声音输入装置,所述声音输入装置与所述输入信号处理通道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声音输出装置,所述声音输出装置与所述输出信号通道相连。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对硬件编程实现言语算法,并能够实时处理输入装置的模拟和数字音频信号,并将处理后的信号实时的通过模拟接口送到被测试者的耳机上。为言语算法的研究者提供一个灵活和便捷的实验平台,极大地节约研究者实现算法的资金和时间,同时可以快速地开展算法的实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具体阐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25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超低温杜瓦上使用的光纤快接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野外露营用的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