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草莓育苗穴盘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2197.0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4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唐泉;曹荣祥;郭成宝;邵和平;陈月红;孙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029 | 分类号: | A01G9/029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杨海军 |
地址: | 210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草莓 育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草莓育苗穴盘,它由并联的穴孔单元构成,所述的穴孔单元包括2个对称的穴孔(1)和位于2个对称的穴孔(1)之间的导水块(2),穴孔(1)底部设有支撑腿(3);穴孔(1)的上下两侧壁向内凸起,在穴孔(1)四角处形成引根槽(4);草莓育苗穴盘两端头开设有固定滴灌带用的小孔(5);导水块(2)的中间高,二侧边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草莓育苗穴盘,结构设计合理,穴孔间距合理,有效防止草莓苗密度过大而徒长;可实现空气断根,刺激草莓苗的侧根生长,也能防止根部淹水。本穴盘与滴孔间距10cm的滴灌带配合使用,可有效实现草莓穴盘育苗肥、水、药一体化精准供应,节约成本,减少病害,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育苗穴盘,具体涉及一种草莓育苗穴盘。
背景技术
种苗繁育是草莓产业的关键环节,种苗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草莓果品的产量、质量和供应期。目前我国主要采用露天地栽育苗的方法生产草莓苗,易受炭疽病、黄萎病等病害的困扰,需经常更换育苗地,种苗难以持续稳定供应,所生产的种苗均为裸根苗,定植后缓苗期长、成活率也相对较低。穴盘育苗具有病虫害少、质量好、结果早、成活率高等优点,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是草莓优质种苗繁育的发展方向,近几年国内部分地区(上海、北京等)也先后开展了草莓穴盘育苗技术的研发。
目前草莓穴盘育苗普遍使用常规的32孔或50孔穴盘,穴孔中心间距在6cm以下,种苗密度过大易徒长,由于只能采用喷灌方式供应肥水,苗体及环境湿度大,肥水利用率极低,病原菌也容易滋生,同时,穴孔底部往往直接接触地面,草莓苗的根系从底部大量扎出,不仅易感染病害,而且增加取苗的难度,致使种苗的生产成本较高、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草莓穴盘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
因此,很有必要设计研发一种穴孔间距及容积合理、能实现空气断根并采用滴灌方式供应肥水的新型草莓育苗穴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草莓育苗穴盘的不足,提供一种穴孔密度合理,可以配合滴灌带使用,底部漏水孔可实现空气断根,坚固耐用的草莓育苗专用穴盘。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草莓育苗穴盘,它由并联的穴孔单元构成,所述的穴孔单元包括2个对称的穴孔和位于2个对称的穴孔之间的导水块,穴孔底部设有支撑腿;
所述穴孔的上下两侧壁向内凸起,在穴孔四角处形成引根槽;
草莓育苗穴盘两端头开设有2对固定滴灌带用的小孔;
所述的导水块的中间高,二侧边低。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草莓育苗穴盘,草莓育苗穴盘的壁厚为1.0~1.5毫米。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草莓育苗穴盘,穴孔上口的内径为60毫米。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草莓育苗穴盘,穴孔底部内径为30毫米。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草莓育苗穴盘,穴孔内部深度为100毫米。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草莓育苗穴盘,相邻二个穴孔单元的穴孔中心间距为100毫米。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草莓育苗穴盘,固定滴灌带的小孔直径为2毫米,间距为25毫米。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草莓育苗穴盘,穴孔底部的支撑腿为单侧支撑腿,穴孔底部支撑腿高度为10毫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草莓育苗穴盘,相邻二个穴孔单元的穴孔中心间距为100毫米,比传统32孔育苗穴盘穴孔中心间距的60毫米增加了40毫米,使每株草莓苗有合适的生长空间,可有效防止种苗徒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21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插头、插座及空调器
- 下一篇:一种汽车灯具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