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雾计算的地震采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1552.2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40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董健;李守才;姜宇东;梅有仁;袁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22 | 分类号: | G01V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处理器 采集装置 地震采集 采集设备 通信单元 连通 地震数据采集 地震数据信号 本实用新型 处理周期 地震数据 关键参数 通信连接 检波器 单道 结点 通信 自动化 发送 联网 赋予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雾计算的地震采集设备,所述地震采集设备包括多个采集装置,每个采集装置分别赋予排列道号;每个采集装置包括:微处理器;地震数据采集单元,与所述微处理器通信连通,将收集的地震数据信号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通信单元,与所述微处理器通信连通,并与其它采集装置的通信单元通信连接。通过设计一种基于雾计算的采集设备,使得每个检波器结点都具备对单道或多道地震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取关键参数和数据,通过提高联网采集设备自动化和交互程度,减少数据所占空间,缩短处理周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震勘探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雾计算的地震采集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地震勘探领域的采集设备主要负责对模拟或数字检波器采集到的地震波数据进行AD转换并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存储或传输,不具备对具体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功能。而雾计算的概念在2011年被人提出,雾计算没有强力的计算能力,只有一些弱的,零散的计算设备。雾是介于云计算和个人计算之间的,是半虚拟化的服务计算架构模型,希望计算要在物理节点上分散,而不是集中。目前,国内地震勘探领域还没有提出利用雾计算的地震采集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研发具有雾计算能力的采集设备,使得每个检波器结点都具备对单道或多道地震数据的处理能力,提高联网采集设备自动化程度,而且对数据传输量的要求更小,提高本地存储与计算能力,消除数据存储及数据传输的瓶颈。通过提取关键参数或者部分截取有效数据,一定程度上减少数据所占空间,也可部分缩短处理周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雾计算的地震采集设备,所述地震采集设备包括多个采集装置,每个采集装置分别赋予排列道号;
每个采集装置包括:
微处理器;
地震数据采集单元,与所述微处理器通信连通,将收集的地震数据信号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
通信单元,与所述微处理器通信连通,并与其它采集装置的通信单元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地震数据采集单元包括单分量检波器和/或三分量检波器。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采集装置的排布方式为环状、放射状、网状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采集装置的任何一个采集装置能够作为中心采集装置与其它采集装置建立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微处理器具有单道或多道地震数据信号处理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采集装置基于单道地震数据信号建立与其它采集装置的通信连接,并处理来自其它采集装置的多道地震数据信号。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基于雾计算的采集设备,使得每个检波器结点都具备对单道或多道地震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取关键参数和数据,通过提高联网采集设备自动化和交互程度,减少数据所占空间,缩短处理周期。
通过研发一种基于雾计算的采集设备,在野外现场可实现由采集设备现场处理地震数据,实时形成处理结果。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地震事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15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震勘探检波器
- 下一篇:一种深埋废弃井探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