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安全培养灭菌操作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0369.0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8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梓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梓言 |
主分类号: | B01L1/04 | 分类号: | B01L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安全 培养 灭菌 操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安全培养灭菌操作柜。
背景技术
生物培养,一般用于植物、生物、微生物、遗传、病毒、医学、环保等科研中,通常是使用低温恒温试验、培养试验、环境试验等,对生物进行密封隔绝,将外界的影响因素降至最低,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检测和判断生物的性质,因此密封和无菌工作至关重要。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208322.1;公告号:CN 202538792 U】给出的一种生物安全培养灭菌操作柜,包括起固定和支撑作用的柜体,柜体的中央部位设置有进行实验操作的实验空腔,实验空腔的两端分别为用于生物培养的培养空腔和器皿灭菌的灭菌空腔,培养空腔通过左连通门与实验空腔相连通,灭菌空腔通过右连通门与实验空腔相连通;左连通门和右连通门均可进行开关和闭合,存在的问题是:在装置难以完成对操作箱内的生物进行无菌的手动实验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安全培养灭菌操作柜,具备可以手动对操作柜内的生物进行无菌实验和检测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难以完成对操作箱内的生物进行无菌的手动实验检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安全培养灭菌操作柜,包括机箱、密封箱、橡胶密封圈、操作柜、无菌水箱和通风扇,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操作柜。
其中,所述操作柜由工作台、卡座、密封箱、橡胶密封圈、密封盖、通风扇、转轴和无菌操作手套组成,所述操作柜内部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工作台,且工作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卡座,所述操作柜中部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密封圈,且橡胶密封圈一端的操作柜内部固定安装有无菌操作手套,所述橡胶密封圈一侧上方的操作柜表面固定安装有通风扇,且橡胶密封圈另一侧的操作柜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箱,所述操作柜顶部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密封盖的一端相铰接。
所述操作柜顶部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无菌水箱。
其中,所述无菌水箱由支撑架、空气加湿器、温度控制棒和输水管组成,所述无菌水箱的底部通过支撑架与操作柜顶部的另一端相连接,且无菌水箱底部的中间通过输水管与操作柜内部上表面的空气加湿器顶部相连接,所述空气加湿器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温度控制棒。
优选的,所述机箱固定安装在操作柜一端的固定底座顶部,且机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操控面板。
优选的,所述机箱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前后通透的散热网,且机箱内部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西门子TL三相异步电动机。
优选的,所述橡胶密封圈分设为两个,且橡胶密封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密封箱内部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紫外线消毒器。
优选的,所述密封箱顶部的两端通过对开式密封门与操作柜相连接,且对开式密封门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通风扇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防护网,且通风扇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空气消毒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操作柜的表面设置有两个橡胶密封圈和无菌操作手套,达到了对操作柜内的生物进行手动实验和检测的效果,工作人员可以将双手通过橡胶密封圈伸入无菌操作手套内,无菌操作手套可以很好地与人手贴合,且又能保证密封无菌,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通过在操作柜的一端设置密封箱,达到了可以将无菌的操作器材送入操作柜内部,达到了辅助实验操作的效果,密封箱采用对开门式设计,从外侧可以将操作器材放入密封箱内部,且密封箱内部装有紫外线消毒器,可以对操作器材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后,工作人员可以穿戴无菌操作手套将内侧的对开式密封门打开,将操作器材取出,便于实验工作的进行,使用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橡胶密封圈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通风扇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无菌水箱的示意图。
图中:1-操控面板;2-散热网;3-机箱;4-西门子TL三相异步电动机;5-固定底座;6-工作台;7-卡座;8-紫外线消毒器;9-密封箱;10-对开式密封门;11-橡胶密封圈;12-操作柜;13-无菌水箱;14-密封盖;15-通风扇;16-转轴;17-无菌操作手套;18-防护网;19-空气消毒器;20-支撑架;21-空气加湿器;22-温度控制棒;23-输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梓言,未经张梓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03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合金压铸模钢生产工艺
- 下一篇:从辉锑矿与软锰矿中同时浸出锑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