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农用玉米补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0316.9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0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林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朝辉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7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用 玉米 补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栽种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用玉米补苗器。
背景技术
播种玉米时,缺苗现象经常出现,花期以后,大多数采用的补苗方法。
玉米补苗时采用的器具,多采用圆形筒状物一体式装置进行补苗作业,除了由于体积上造成携带上的不便以外,同时操作中重量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如上述中提出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一种农用玉米补苗器,并通过该农用玉米补苗器达到解决上述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使之能更具有实用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用玉米补苗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携带不方便,同时由于重量造成操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本实用新型农用玉米补苗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农用玉米补苗器,该农用玉米补苗器,包括:
第一铲头、开槽、第二铲头、连接端、螺丝、踏板、把持杆。
所述第一铲头与第二铲头均设置有开槽与连接端,且第一铲头与第二铲头外观特征呈圆弧形;所述开槽设置在第一铲头与第二铲头的圆弧形的中间位置,且开槽顶端与下端的长度为第一铲头与第二铲头长度的三分之二;所述连接端设置在第一铲头与第二铲头圆弧形顶端的中心线处,且连接端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一铲头及第二铲头相连接;所述连接端上设置有连接孔,且第一铲头在连接端的下方设置有踏板;所述踏板设置在开槽顶端与连接端下端之间的中心处,且踏板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一铲头相连接;所述把持杆通过螺钉与连接端相连接,且把持杆为木质杆状物或空心铁质管状物;所述第一铲头与第二铲头通过螺丝与连接端设置的连接孔相连接,且第一铲头与第二铲头的下端边缘处设置有内斜向刃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铲头与第二铲头通过螺丝组合为整体式结构,且第一铲头与第二铲头整体呈带槽式环形桶状桶状。
优选的,所述开槽在第一铲头与第二铲头上侧视呈下开口方形状,且开槽顶端横向方形口处设置有内斜向刃口。
优选的,所述连接端上俯视呈U形状,且连接端U形状前部的两侧设置有贯穿式圆形状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踏板为方形片状板,且踏板在本装置内至少设置有一处。
优选的,所述第一铲头与第二铲头通过连接端内安装的把持杆为可开合式可夹持装置,且第一铲头与第二铲头通过螺丝与连接端为可转动轴。
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铲头与第二铲头及把持杆的组装式设置,有利于装置的携带。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铲头与第二铲头及开槽的内斜向刃口,有利于减少装置下挖时的阻力,同时也可以切断横向生长的根须部,便于采取玉米苗。
3.本实用新型通过踏板的设置,有利于第一铲头与第二铲头下潜挖时的下压助力。
4.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具有携带方便,重量轻,下潜挖阻力小,可移苗补苗等的优点,同时适用于农业栽种,园林栽种等相关的领域内,从而有效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操作示意图。
图中:1、第一铲头;2、开槽;3、第二铲头;4、连接端;5、螺丝;6、踏板;7、把持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农用玉米补苗器,该农用玉米补苗器,包括:
第一铲头1、开槽2、第二铲头3、连接端4、螺丝5、踏板6、把持杆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朝辉,未经林朝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03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牵引式自动番茄移栽机底盘
- 下一篇:一种智能光线折射教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