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光谱仪的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9299.7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9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肖骁;叶小风;郭良贤;梁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2B15/02 | 分类号: | G12B15/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1 | 代理人: | 刘念涛,宋国荣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光谱仪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光谱仪的纳米流体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光谱仪作为一种新体制成像设备,集成了红外热像仪、干涉仪等多种精密电子设备及复杂的联动光学系统,导致其内部结构紧凑,外壳体积庞大,散热困难。
光谱仪的散热需要尽可能少的占用仪器内部空间,同时使热源均匀降温。
通过在外壳加装降温模块是目前针对光谱仪效费比较高的散热方式,传统的散热措施如电风扇,散热片等效率较低,难以应对光谱仪长时间开机操作的散热需求,加快了光谱仪内部光学件、电子元器件的老化。
而目前新型降温材料的研究开发进展缓慢,亟需一种散热效率高,结构简单的散热装置。
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工质展现出良好的换热性能,将装填纳米流体的散热模块用于光谱仪的散热可以填补现有散热方式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用于光谱仪的纳米流体散热装置,不仅可以提供高效的散热,满足光谱仪长时间开机操作的散热要求,而且使光谱仪表面散热均匀,延长内部光学件、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光谱仪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板和设置在散热板内的多个导流板,所述的散热板由上散热板、下散热板和散热板侧壁连接而成,所述导流板分别与上散热板的下壁和下散热板的上壁固定连接,导流板与散热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通道,多个散热通道彼此连通并构成密封腔,所述的密封腔内装有纳米流体,所述散热板侧壁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连通密封腔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纳米流体由流体入口流入密封腔,再由流体出口流出。
所述的一种用于光谱仪的散热装置,其多个导流板交叉平行排列。
所述的一种用于光谱仪的散热装置,其导流板为带状导流板。
所述的一种用于光谱仪的散热装置,其导流板为铝板。
所述的一种用于光谱仪的散热装置,其散热通道宽度为5—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流动散热介质,在流动过程中,能有效地将光谱仪外壳表面的热量带走,降低光谱仪外壳温度,满足设备长时间开机散热需要;
2,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为带状导流板,有助于减小纳米流体沉降速率,提高纳米流体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相互交叉平行状导流板设计能使散热板从边缘到中心均匀降温,有利于延长光谱仪内部光学件、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加装于光谱仪外壳表面,并可多组并联运行,兼容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散热板和散热板侧壁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散热板、散热板侧壁和导流板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散热板或下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为:1—散热板,2—上散热板,3—下散热板,4—散热板侧壁,5—导流板,7—流体入口,8—流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工质展现出良好的换热性能,将装填纳米流体的散热模块用于光谱仪的散热可以填补现有散热方式的缺点。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光谱仪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板1和设置在散热板1内的多个导流板5,所述的导流板5为带状导流板,可以是铝板,多个导流板5交叉平行排列,所述的散热板1由上散热板2、下散热板3和散热板侧壁4连接而成,上散热板2和下散热板3通过散热板侧壁4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板5分别与上散热板2的下壁和下散热板3的上壁固定连接,所述的导流板5与散热板1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通道,所述的散热通道宽度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20mm,多个散热通道彼此连通并构成密封腔,所述的密封腔内装有纳米流体,所述散热板侧壁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连通密封腔的流体入口7和流体出口8,其中流体入口7位于散热板侧壁4右下方,流体出口8位于散热板侧壁4左上方,纳米流体由流体入口7流入密封腔,再由流体出口8流出,携带走热源散发出的热量,纳米流体由流体入口7流进散热装置的速度大于1m/s且小于5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92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测试装置的具多重浮动下压机构
- 下一篇:一种二回路事故后应急补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