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材质客车空调壳体的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8849.3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8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杨中华;刘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中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6 | 分类号: | B29C70/36;B29L3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57 | 代理人: | 孙红颖 |
地址: | 410119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材质 客车 空调 壳体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成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材质客车空调壳体的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客车空调壳体作为客车空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保护客车空调的重要屏障,也是涡旋式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部件的安装基础,还对客车的造型、美观产生重要影响,其结构是十分复杂的。对客车空调壳体的要求是强度高、质量轻、且具有隔热、降噪的特性。目前,国内外客车空调壳体主要采用二种制造技术:其一,采用高强铝合金冲压、挤压成型,在焊接成整体,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成本极高,用户难以接受,且隔热、降噪性能差;其二,采用玻璃钢手糊工艺,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产能极低、价格高、重量重、边角余量大、产品厚薄不均、一致性差、成品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型复杂结构件的复合材料一体成型装置,用于生产复合材质客车空调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方式予以实现:一种复合材质客车空调壳体的成型装置,包括推车、真空罐、混料罐、下模、机架、上模、压缩空气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车的对称中心线与机架的对称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推车上放置有能够移动的下模;所述真空罐通过真空管以快插方式与下模中的真空孔联接;所述混料罐通过加料软管以快插方式与下模联接;
所述机架上安装气缸;所述压缩空气罐通过压力管上的阀门启闭控制气缸中的活塞向上或向下运动;所述压缩空气罐带有脱模管;所述脱模管的输出端为快插密封接头;
所述上模置于上模固定板内;所述上模固定板与上模垫板、上模座用上模座紧固螺钉联接;
所述真空罐的真空调节装置、混料罐的出口的出口截面调节阀和压缩空气罐的减压装置的控制单元,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罐的输出的真空度通过真空调节装置调节;
所述混料罐的出口的出口截面通过出口截面调节阀调节,出口截面调节阀是常闭阀。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由玻璃钢制造;所述下模与下模垫板用下模垫板紧固螺钉联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的上部安装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端以螺接方式与上模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空气罐的输出压力通过减压装置调节。
进一步地,导套安装于上模座中;滑动导柱的下端安装于下模座中,滑动导柱的上端插入导套中,与导套为微间隙配合;上模置于上模固定板内,上模固定板与上模垫板、上模座用上模座紧固螺钉连接,在密封圈安装位置安装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结构合理,使用操作方便,制造和维护成本低廉,能够实现大型复杂结构件的复合材料一体成型,生产的客车空调壳体强度高、质量轻、隔热降噪性能好、一致性好、成品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处于上模就绪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处于真空导流状态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成型装置的轴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处于合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推车,2-下模垫板,3-下模垫板紧固螺钉,4-下模,5-压力孔,6-外涂层,7-编织物,8-密封薄膜,9-加料软管,10-混合料,11-混料罐,12-出口截面调节阀,13-真空罐,14-真空管,15-真空调节装置,16-机架,17-气缸,18-压力管, 19-控制器,20-压缩空气罐,21-减压装置,22-脱模管,23-密封圈安装位置,24- 真空孔,25-下模座,26-滑动导柱,27-导套,28-上模座,29-上模固定板,30-上模垫板,31-上模座紧固螺钉,32-气缸连接位置,33-上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质客车空调壳体的成型装置,其包括推车1、真空罐13、混料罐11、下模4、机架16、上模33、压缩空气罐20、控制器19;
其中,所述推车1的对称中心线与机架16的对称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推车1上放置有能够移动的下模4;所述真空罐13通过真空管14以快插方式与下模 4中的真空孔24联接;所述混料罐11通过加料软管9以快插方式与下模4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中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长沙中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88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