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架纵梁铆接挂簧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8731.0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1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刘波;李彦强;岳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4 | 分类号: | B66C1/14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0 | 代理人: | 张彩琴,李晓娟 |
地址: | 0440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铆接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架纵梁分装悬吊领域,具体是一种车架纵梁铆接挂簧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车架纵梁分装吊具为人力拉簧挂钩,此吊具方式存在一些弊端:1、在吊挂纵梁时工人劳动强度大;2、工作效率较低;3、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现有车架纵梁分装吊具存在的诸多弊端,提供了一种车架纵梁铆接挂簧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车架纵梁铆接挂簧机构,包括为钝角等腰三角形形状的上连接板,上连接板的顶角与电动葫芦相连接,上连接板的底边至少悬挂有6个弹簧,所有弹簧按顺序等分为两组弹簧组,每组弹簧组内的弹簧的规格和数量相等,每组弹簧组内的弹簧共同连接于为钝角等腰三角形形状的下连接板的底边上,下连接板的顶角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通过卸扣连接有链条,链条上悬挂有与车架纵梁钩连配合的挂钩。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架纵梁铆接挂簧机构与改善前的拉簧挂钩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前的拉簧挂钩主要靠人工拉拽来实现纵梁的悬挂,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且存在安全隐患。改善后用电动葫芦带动挂簧悬挂纵梁,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活动挂簧,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还可以减轻纵梁分装与连接板铆接时的工作强度,提高铆接效率并并且减小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车架纵梁铆接挂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连接板,2-弹簧,3-下连接板,4-卸扣,5-链条,6-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规格指的是体积、大小和型号。
车架纵梁铆接挂簧机构,包括为钝角等腰三角形形状的上连接板1,上连接板1的顶角与电动葫芦相连接,上连接板1的底边至少悬挂有6个弹簧2,所有弹簧2按顺序等分为两组弹簧组,每组弹簧组内的弹簧2的规格和数量相等,每组弹簧组内的弹簧2共同连接于为钝角等腰三角形形状的下连接板3的底边上,下连接板3的顶角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通过卸扣4连接有链条5,链条5上悬挂有与车架纵梁钩连配合的挂钩6。
下面以每组弹簧组内的弹簧2的数量为5个为例,两组弹簧组的结构相对于现有车架纵梁分装吊具的弹簧长度减小,保证上连接板1和两个下连接板3之间的距离为600mm,以达到悬吊纵梁。而且由于弹簧的长度减小,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挂簧机构在垂直方向上有一定的活动量,便于铆接操作的目的。通过卸扣4连接链条5能够便于根据实际车间情况调整与卸扣4相连的链条5的长度,保证了悬吊的稳定性。
具体的,为了增加挂簧机构的安全性和美观性,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3的各个角部为圆角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87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型吊车吊杠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的多功能不锈钢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