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钣金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6450.1 | 申请日: | 2017-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5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栋;阙国强;刘璐;龚辉;王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B60J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州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钣金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钣金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门皮子是由多块钣金件焊接而成,这样强度不够,容易发生断裂。汽车发生碰撞时极易产生变形,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发明一种汽车钣金件,其强度高,变形程度小,不发生断裂。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钣金件,包括第一钣金本体、第二钣金本体、折边、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第三折弯部、第四折弯部、第五折弯部、第六折弯部、第七折弯部、第八折弯部、第九折弯部、第十折弯部、第十一折弯部、第十二折弯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第五凹槽、第六凹槽、第七凹槽、第八凹槽、第九凹槽、第十凹槽、第十一凹槽、第十二凹槽、第十三凹槽、第十四凹槽、第十五凹槽、第十六凹槽、第十七凹槽、第十八凹槽和装配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钣金本体在第一钣金本体的上方,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均在第一钣金本体上且在均在第一钣金本体上且沿竖直方向向上,第四折弯部在第一钣金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第四折弯部的上端连接折边,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位于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之间的第一钣金本体上,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从第二折弯部的底端延伸到第二折弯部的顶端,第六凹槽从第一折弯部的顶端延伸到第二折弯部的顶端,第七凹槽从第二折弯的顶端延伸到第三折弯部的底端,第五折弯部、第六折弯部、第七折弯部和第八折弯部均在第二钣金本体上且沿竖直方向向上,装配口从第六折弯部底部延伸到第六折弯部顶端,第八凹槽、第九凹槽、第十凹槽、第十一凹槽、第十二凹槽和第十三凹槽均位于第六折弯部和第七折弯之间的第二钣金本体上,第十四凹槽从第七折弯部的底端延伸到第八折弯部的顶端,第十五凹槽、第十六凹槽、第十七凹槽和第十八凹槽均位于第九折弯部和第十折弯部之间的第二钣金本体上,第九折弯部、第十折弯部、第十一折弯和第十二折弯部均在第二钣金本体上且沿竖直方向向下,第十二折弯部下端连接的第二钣金本体的边缘设置有开口槽。
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七凹槽上设置有一个通孔,所述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上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的第十三凹槽和第十七凹槽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第六折弯部和第七折弯部之间的第二钣金本体上还设置有通孔,所述的第七折弯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第十折弯部和第十一折弯之间的第二钣金本体上设置有通孔。
所述的第四凹槽的数量为两个,第五凹槽的数量为两个,第七凹槽的数量为四个,第四凹槽、第五凹槽和第七凹槽在第一钣金本体上均沿第一钣金本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所述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七凹槽位于第一钣金本体的下表面,第四凹槽、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位于第一钣金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的第八凹槽、第九凹槽、第十凹槽、第十一凹槽、第十二凹槽、第十四凹槽和第十六凹槽均设置在第二钣金本体的上表面,第十三凹槽、第十五凹槽、第十七凹槽和第十八凹槽均设置在第二钣金本体的下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提高汽车门皮子的一体化结构,减少汽车零部件之间的螺栓连接,增加汽车门皮子的强度,降低汽车发生碰撞时的变形量,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钣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钣金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钣金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七凹槽,2-第六凹槽,3-第三折弯部,4-第五凹槽,5-第二折弯部,6-第四凹槽,7-第一折弯部,8-第三凹槽,9-第一凹槽,10-第二凹槽,11-第四折弯部,12-折边,13-第五折弯部,14-第六折弯部,15-第七折弯部,16-第八折弯部,17-第十八凹槽,18-第九折弯部,19-第十折弯部,20-第十一折弯部,21-第十二折弯部,22-第十七凹槽,23-第十六凹槽,24-第十四凹槽,25-第八凹槽,26-第九凹槽,27-第十凹槽,28-第十五凹槽,29-第十一凹槽,30-第十二凹槽,31-第十三凹槽,32-第一钣金本体,33-第二钣金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64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