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状堆叠物料的自动上料模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706297.2 | 申请日: | 2017-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4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亮;张善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亮 |
| 主分类号: | B65B35/50 | 分类号: | B65B35/50;B65B35/36;B65B11/02;B65B61/06;B65B51/06;B65B6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堆叠 物料 自动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切产品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状堆叠物料的自动上料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各种模切产品的需求也迅猛增加。模切产品是由一整版的薄膜卷材,通过刀模裁切、贴胶等各种工艺制作而成。模切产品有呈卷状出厂的,也有堆叠成垛出厂的,对于堆叠成垛的模切产品,需要将其外表包装起来,防止被污染。现有技术中,模切产品经过模切成型后成散状排列输出,在物料输出装置尾部放置一个收料盒,然后再人工将其整理成垛,再进行纯手工操作,其效率极低,且费时费力。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散状堆叠物料的自动上料模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状堆叠物料的自动上料模组,能够实现堆叠物料的自动抓取上料功能,且能够与前后工序装置顺利对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散状堆叠物料的自动上料模组,其与双工位接料装置对接,其包括进行上下前后左右运动的第一夹爪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夹爪张开与闭合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一夹爪末端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内扣凸台,所述双工位接料装置包括若干料仓,所述料仓两端设置有通透的第一通口且底部两边设置有垫块,所述垫块凸出所述第一通口的底部,所述第一夹爪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通口的宽度,所述内扣凸台的高度小于所述垫块高出所述第一通口底部的部分的高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受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进行左右运动的第二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二驱动件、受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进行前后运动的第三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三连接板上的第三驱动件、受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四连接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气缸固定在所述第四连接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状堆叠物料的自动上料模组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双工位接料,且同时完成多个单元物料的堆叠,大大减少了散装物料堆叠工序的流水节拍,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上料模组的夹爪上设置内扣凸台,配合接料盒的内部设计与通口设计,能够实现夹爪对堆叠状物料的顺利抓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工位接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料盒与第一夹爪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装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料单元与封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切膜封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切膜封胶模组中切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料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下料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0散状堆叠物料的自动包膜封胶一体化设备;
1双工位接料装置,11第一气缸,12第一连接板,13第二气缸,14滑杆,15定位板,16接料盒,161料仓,162第一通口,163垫块;
2上料模组,21第一夹爪,211内扣凸台,22第三气缸,23第一驱动件,24第二连接板,25第二驱动件,26第三连接板,27第三驱动件,28第四连接板;
3包装模组,31第五连接板,32包料单元,321第四气缸,322第二夹爪,32第一底托板,33封料单元,331第六气缸,332第三夹爪,3321前夹爪,3322后夹爪,3323第一压板,3324第二压板,333第二底托板,334第七气缸,335第四夹爪,34压料单元,341第八气缸,342第九气缸,343压杆,35放料板,36下料板,37收料槽;
4切膜封胶模组,41第六连接板,42胶带卷,43第十气缸,44吸附板,45第十一气缸,46第一切刀,47第十二气缸,48第二切刀;
5下料模组,51第五夹爪,52第十三气缸;
6下料输送装置;7包装膜放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9,本实施例为散装堆叠物料的散状堆叠物料的自动包膜封胶一体化设备100,其包括双工位接料装置1、取料模组2、包装模组3、切膜封胶模组4、下料模组5以及下料输送装置6。取料模组2将物料从双工位接料装置1上移动到包装模组3上。下料模组5将物料从包装模组3上移动到下料输送装置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亮,未经陈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62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