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远距离稠油输送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6139.7 | 申请日: | 2017-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1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梁立豪;李存磊;张晓悦;刘建美;陈盼盼;高鹏;邢英梦;马迪;左晓春;付洪涛;韩颖;史家美;朱宁;王瑞;李添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D1/18 | 分类号: | F17D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3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距离 输送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远距离稠油输送管道。
技术背景
管道运输是目前陆上石油运输的主要运输方式,但在运输过程中因石油粘度大易发生管道堵塞问题,同时在寒冷天气的影响下,石油易冻结,造成石油的难以流动,因此,在石油管道输送的技术方面急需一种可解决在运输过程中因石油温度下降,而导致石油流动性能变差的输送管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远距离稠油输送管道,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节约资源,解决了稠油在远距离运输中易发生堵塞,运输效率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远距离稠油输送管道,它是由中空圆柱形太阳能电池板、接触点1号、绝热膜、发热层、接触点2号、接触点3号、输电线1号、内管道、直角横梁、三页螺旋扇、输电线2号、外接电源组成。其技术特征在于:直角横梁固定于内管道中,三页螺旋扇固定于直角横梁下方,发热层包裹在内管道外部,接触点2号位于发热层的左上端,接触点3号位于发热层的右上端,绝热膜包裹在发热层外部,中空圆柱形太阳能电池板位于最外层,接触点1号位于中空圆柱形太阳能电池板的左上端,外接电源位于中空圆柱形太阳能电池板上方,输电线1号连接接触点1号和接触点2号,输电线2号连接外接电源和接触点3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太阳能为发热层提供热量来达到降低稠油粘度的目的;在连续阴雨天气无太阳时,外接电源可继续为发热层供电来降粘原油;利用管道中原油流动的动力使三页螺旋扇旋转,将稠油中易胶结的胶质、沥青质等打散,减少重烃胶结堵塞管道等现象发生,有效提高远距离稠油的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中:1. 中空圆柱形太阳能电池板,2.接触点1号,3. 绝热膜,4.发热层,5.接触点2号,6.输电线1号,7.输电线2号,8.内管道,11.接触点3号,12.外接电源。
图2中:8.内管道,9.直角横梁,10三页螺旋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中空圆柱形太阳能电池板(1)、接触点1号(2)、绝热膜(3)、发热层(4)、接触点2号(5)、输电线1号(6)、输电线2号(7)、内管道(8)、直角横梁(9)、三页螺旋扇(10)、接触点3号(11)、外接电源(12)组成。开始工作时,中空圆柱形太阳能电池板(1)吸收太阳能通过输电线1号(6)将电量传递给发热层(4),发热层(4)为稠油加热使其降粘,此时,稠油流动带动三页螺旋扇(10)旋转,将稠油易胶结物质打散来保证稠油在输送过程中的流畅,在连续阴雨天气无太阳时,外接电源(12)通过输电线2号(7)可继续为发热层(4)供电来降粘原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未经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61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系统控制设备
- 下一篇:一种流体输配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