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纯碱循环降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5333.3 | 申请日: | 2017-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3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武洪涛;冯沛源;赵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D7/00 | 分类号: | C01D7/00;C01D7/38;F28D21/00;F28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2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纯碱 循环 降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一种纯碱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纯碱循环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纯碱制备的成型时,需要将纯碱从130℃迅速冷却至常温后方可进行包装,当前在进行该冷却操作时,均是将高温纯碱通入到设置有大量换热片的密闭冷却腔体,在纯碱通过换热片降温后,当前在降温时,为了提高降温作业的效率和换热片运行稳定性,通常需要向换热片内通入低温软水作为主要的制冷剂使用,然后有软水与高温碱进行热交换,并在完成热交换后将高温的软水通过换热器等降温制冷设备降温后再次对高温碱进行降温,从而实现软水的循环利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传统的通过软水降温系统虽然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在降温过程中,软水因热交换因素和高温软水循环换热路径较长等因素,导致软水消耗量极大,从而导致了高温碱降温作业成本相对较高,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纯碱降温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纯碱循环降温系统,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和热交换能力,另一方面在进行纯碱冷却过程中,有效的降低了软水的使用量和循环使用率,从而有有效的降低纯碱降温冷却作业的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纯碱循环降温系统,包括承载机架、冷却罐、换热片、换热器、主降温循环管路、主降温循环泵、软水蓄水箱、辅助温循环管路、辅助降温循环泵及冷却循环水箱,承载机架为立方体结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冷却罐至少一个,通过滑轨嵌于承载机架内,并与承载机架内表面滑动连接,冷却罐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其上端面设一个加料口,下端面设一个出料口,其中所述的出料口与冷却罐同轴分布,换热片若干,并均转台机构与冷却罐内表面铰接,且换热片轴线与冷却罐轴线垂直分布,换热片表面与冷却罐轴线呈0°—90°夹角,主降温循环管路、主降温循环泵、软水蓄水箱、辅助温循环管路、辅助降温循环泵及冷却循环水箱均安装在承载机架外表面,其中所述的主降温循环管路通过主降温循环泵一端与换热器连接,另一端与换热片连接,主降温循环泵通过导流管另与软水蓄水箱相互连接,所述的辅助温循环管路通过辅助降温循环泵一端与换热器连接,另一端与冷却循环水箱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罐外表面均布若干散热翅板,所述的散热翅板与冷却罐轴线呈0°—90°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罐内表面均布若干超声波震荡装置,且个超声波震荡装置均环绕冷却罐轴线均布。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罐的出料口处设负压泵。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片环绕冷却罐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相邻的两个换热片间隔分布,且相邻量换热片间距离为5—20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软水蓄水箱和冷却循环水箱均为密闭腔体结构,其侧表面上均布若干半导体制冷装置。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和热交换能力,另一方面在进行纯碱冷却过程中,有效的降低了软水的使用量和循环使用率,从而有有效的降低纯碱降温冷却作业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纯碱循环降温系统,包括承载机架1、冷却罐2、换热片3、换热器4、主降温循环管路5、主降温循环泵6、软水蓄水箱7、辅助温循环管路8、辅助降温循环泵9及冷却循环水箱10,承载机架1为立方体结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冷却罐2至少一个,通过滑轨11嵌于承载机架1内,并与承载机架1内表面滑动连接,冷却罐2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其上端面设一个加料口21,下端面设一个出料口22,其中所述的出料口22与冷却罐2同轴分布,换热片3若干,并均转台机构17与冷却罐2内表面铰接,且换热片3轴线与冷却罐2轴线垂直分布,换热片3表面与冷却罐2轴线呈0°—90°夹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降温循环管路5、主降温循环泵6、软水蓄水箱7、辅助温循环管路8、辅助降温循环泵9及冷却循环水箱10均安装在承载机架1外表面,其中主降温循环管路5通过主降温循环泵5一端与换热器4连接,另一端与换热片3连接,主降温循环泵6通过导流管12另与软水蓄水箱7相互连接,所述的辅助温循环管路8通过辅助降温循环泵9一端与换热器4连接,另一端与冷却循环水箱10相互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罐2外表面均布若干散热翅板13,所述的散热翅板13与冷却罐2轴线呈0°—90°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53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化塔置换放空消音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重灰结晶系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