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叶片头部磨削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4340.1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55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邹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1/06 | 分类号: | B24B4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0 | 代理人: | 杨文华 |
地址: | 321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片 头部 磨削 夹具 | ||
技术领域
它涉及一种叶片头部磨削夹具。
背景技术
叶片都有一个R圆弧面,传统R圆弧面加工是用外磨或7120小平磨在专门设计的R圆弧面磨削夹具上进行单件和4排磨削加工,产量不高、效率较低。随着叶片产量的大幅提升,传统R面加工工艺远远满足不了快速上升的叶片需求量。特别是机油泵叶片(双面圆弧)市场的不断扩大,更是凸显产能不足。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我们必须找到一种一次能磨削多排工件的加工方法,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叶片头部磨削夹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叶片头部磨削夹具,包括母夹具与子夹具,其中母夹具用于固定在机床平台上,所述母夹具上设有设有用于放置子夹具的支撑平台,所述母夹具的后侧设有定位板,母夹具的前侧设有固定组件,母夹具的左侧设有第一定位组件,母夹具的右侧设有第二定位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子夹具包括模座块与设置在模座块上的若干隔板,所述相邻两隔板之间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放置槽。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旋转压板与固定压板,所述旋转压板与母夹具铰接,所述固定压板设置在旋转压板与子夹具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靠板与挡板,所述第一靠板固定在母夹具上,所述挡板设置在子夹具与挡板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靠板、侧边压块以及端面挡块,所述第二靠板与母夹具固定连接,所述侧边压块设置在端面压块与第二靠板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子夹具上设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母夹具,固定在机床平台上不动为加工基准,子夹具,放置于母夹具上组合使用,砂轮厚度由25mm换成40mm,夹具可以加宽,调整机床行程,夹具可以加长,由4排增加到9排工件,叶片用隔板隔开,由于机床位置空间有限,改成占用空间相对较小的螺钉夹紧,根据工件的大小计算及实际验证,一次加工可以磨削120-260件叶片,此外,在一个夹具工作的同时,另外一个夹具可以同时装夹工件待磨,两个夹具交替使用,效率更是成倍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叶片头部磨削夹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叶片头部磨削夹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叶片头部磨削夹具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1、母夹具;2、定位板;3、模座块;4、隔板;5、旋转压板;6、固定压板;7、第一靠板;8、挡板;9、第二靠板;10、侧边压块;11、端面挡块;12、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案例实施的一种叶片头部磨削夹具,包括母夹具1与子夹具,其中母夹具1用于固定在机床平台上,所述母夹具1上设有设有用于放置子夹具的支撑平台,所述母夹具1的后侧设有定位板2,母夹具1的前侧设有固定组件,母夹具1的左侧设有第一定位组件,母夹具1的右侧设有第二定位组件,所述子夹具包括模座块3与设置在模座块3上的若干隔板4,所述相邻两隔板4之间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放置槽。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旋转压板5与固定压板6,所述旋转压板5与母夹具1铰接,所述固定压板6设置在旋转压板5与子夹具之间,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靠板7与挡板8,所述第一靠板7固定在母夹具1上,所述挡板8设置在子夹具与挡板8之间,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靠板9、侧边压块10以及端面挡块,所述第二靠板9与母夹具1固定连接,所述侧边压块10设置在端面压块11与第二靠板9之间,所述子夹具上设有提手12。
母夹具1,固定在机床平台上不动为加工基准,子夹具,放置于母夹具1上组合使用,砂轮厚度由25mm换成40mm,夹具可以加宽,调整机床行程,夹具可以加长,由4排增加到9排工件,叶片用隔板4隔开,由于机床位置空间有限,改成占用空间相对较小的螺钉夹紧,根据工件的大小计算及实际验证,一次加工可以磨削120-260件叶片,此外,在一个夹具工作的同时,另外一个夹具可以同时装夹工件待磨,两个夹具交替使用,效率更是成倍提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晨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43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