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良型振动排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4306.4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7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郝丽燕;顾芬;崔怡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肺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23/02 | 分类号: | A61H2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垫本体 连接带 振动源 振动组 长度方向间隔 高度方向间隔 振动排痰装置 本实用新型 振动结构 改良型 医护 患者气管 连接结构 排出 痰液 便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型振动排痰装置,包括振动垫本体,在振动垫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在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上分别设有连接结构,第一振动结构包括沿振动垫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组第一振动组,每一组第一振动组均包括沿振动垫本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振动源;第二振动结构包括沿振动垫本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组第二振动组,每一组第二振动组均包括沿振动垫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振动源,第一振动源设置在上下相邻的第二振动源之间。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还能够将黏在患者气管内的痰液有效的排出,给医护人员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改良型振动排痰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道感染时常有大量的分泌物,分泌物集聚在气道内无法排出使得感染无法有效控制,部分患者痰液粘稠,药物无法作用有限,部分患者年老体弱无力咳痰,痰液无法充分引流,如果没有有效的将痰液排出,则药物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并且对于一些呼吸功能较差或重症患者,大量的痰液分泌有可能导致气管的部分阻塞,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
排出痰液首先是靠病人自己强有力的咳嗽,这在病情轻、体质较好的病人是易于实现的。但是对于体质弱、胸、腹部手术后、高龄、特别是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难以自己完成有效的排痰。为此,临床上需要护士或医生或是经过技术培训的护理人员专为病人“拍背”,并且根据呼吸道的解剖关系,由外到内,由下到上的顺序进行“拍打”,这需要一定的训练过程,并且每进行一个疗程的拍打需要较长时间,不但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难以将气管内的痰液有效的排出,难以起到有效作用;另一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要医护人员帮助他们排痰,而且是经常不断的,这在护理资源短缺的环境下是难以满足的,从而给医护人员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不但能够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还能够将黏在患者气管内的痰液有效的排出,给医护人员带来了较大的便利的改良型振动排痰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不但能够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还能够将黏在患者气管内的痰液有效的排出,给医护人员带来了较大的便利的改良型振动排痰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改良型振动排痰装置,包括振动垫本体,在所述振动垫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在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上分别设有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振动垫本体上设有隔条,所述隔条将振动垫本体分割成两个独立的且与患者左、右胸口的位置相对应的左振动区域和右振动区域,在所述左振动区域和右振动区域中分别设有振动结构,所述振动结构包括从外到里依次进行振动的第一振动结构和从下到上依次进行振动的第二振动结构;
所述第一振动结构包括沿振动垫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组第一振动组,每一组第一振动组均包括沿振动垫本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振动源;所述第二振动结构包括沿振动垫本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组第二振动组,每一组第二振动组均包括沿振动垫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振动源,所述第一振动源设置在上下相邻的第二振动源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左振动区域和右振动区域与患者左、右胸口相接触的表面上设有与振动结构相对应的振动凸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动源和第二振动源均包括振动马达和偏心轮,所述振动马达的输出轴与偏心轮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为魔术贴,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正、反两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肺科医院,未经上海市肺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43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刺激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医内科康复护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