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速机箱的内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3899.2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3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向体现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捷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速 机箱 内部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减速机箱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速机箱的内部结构。
技术背景
减速机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减速机是一种相对精密的机械,使用它的目的是降低转速,增加转矩。按照传动级数不同可分为单级和多级减速机;按照齿厂轮形状可分为圆柱齿轮减速机、圆锥齿轮减速机和圆锥-圆柱齿引轮减速机;按照传动的布置形式又可分为展开式、分流式和同进轴式减速机。减速器是一种由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蜗杆传动所组成的独立部件,常用作原动件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传动装置 。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在现代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
在减速机箱的内部结构中,设置有储油箱,当减速机箱内部的齿轮转动时,会经过储油箱,从而实现对齿轮注油的过程。
根据上述的减速机箱内部注油结构,会导致齿轮在经过注油后,所述齿轮的齿槽内带有机油,在齿轮转动时,会使得机油滴落在箱体内部而造成箱体内部其它部件的腐蚀现象,同时,由于机油浓度较大,在齿轮转动时,会造成机油粘附在齿轮齿槽内的现象,当机油在所述齿槽内积累过多时,就会增加齿轮的负荷,进而影响了齿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设计了一种减速机箱的内部结构,用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出的,现有结构的减速机箱结构,在齿轮注油时机油在箱体内部滴落造成其它部件腐蚀和机油浓度过大而增加了齿轮负荷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速机箱的内部结构,包括箱盖和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齿轮,所述箱盖的内壁上安装有与所述齿轮接触的软塑刷,所述软塑刷固定在可自转的转轴上,所述空腔内固定有硬塑刷。
优选的,所述硬塑刷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空腔的两端。
优选的,固定在所述空腔左端的硬塑刷与所述空腔内的驱动齿轮接触,固定在所述空腔右端的硬塑刷与所述空腔内的从动齿轮接触。
优选的,所述空腔的四周内壁上设有多个曲形槽。
优选的,所述箱盖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固定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的相对面上设有活动孔,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活动孔内。
优选的,所述软塑刷14呈螺旋状固定在所述转轴13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箱体空腔两端分别固定有硬塑刷,且所述硬塑刷与齿轮接触,当齿轮转动时,会经过储油箱,齿轮粘附机油,通过硬塑刷的作用,可对粘附在齿轮上的机油进行初步涂刷作用,可将较浓的机油从齿轮上刮落,落回储油箱内,从而避免了由于机油浓度较大而造成增加齿轮负荷的现象,进而增加了齿轮的使用寿命;
2.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箱盖内壁上安装有软塑刷,所述软塑刷固定在转轴上,当齿轮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转轴转动,转轴上的软塑刷会随着转轴转动,对齿轮上粘附的机油进行涂刷作用,从而实现了机油在齿轮上均匀涂抹的过程,避免了机油滴落到箱体内部其它工件上,而造成的其它部件的腐蚀,延长了机箱内部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3.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空腔四周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曲线凹槽,当齿轮高速旋转进入储油箱时,有效的缓解了齿轮带动机油四处飞溅的现象,从而有效的缓解了机箱漏油的现象。
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工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硬塑刷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软塑刷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腔内壁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盖;11-固定块;12-活动孔;13-转轴;14-软塑刷;2-箱体;21-空腔;22-固定板;23-硬塑刷;24-空腔内壁;25-曲形槽;3-驱动齿轮;4-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捷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捷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38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雾型超双疏纳米防污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减速机输出轴的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