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曝气生化滤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3716.7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37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戴双建;李传家;李利红;陈志峰;张玉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莞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3/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方小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池 悬浮滤料层 滤料 滤料层 本实用新型 过滤效率 曝气 沉淀 生化 污水处理过程 污水处理技术 有效接触面积 污水 建设成本 生物滤池 双重优点 悬浮状态 板结层 出水口 进水口 流化床 上端 两层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曝气生化滤池,包括滤池本体、设置于滤池本体上端的进水口、设置于滤池本体下端的第一出水口、以及设置于滤池本体内的悬浮滤料层和沉淀滤料层,悬浮滤料层设置于沉淀滤料层的顶部。由于悬浮滤料层滤料的密度与污水密度相当,故污水处理过程中悬浮滤料层的滤料处于悬浮状态,滤料不易形成板结层,并且可增加滤料与污水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过滤效率;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两层滤料层,拥有流化床和生物滤池的双重优点,提高了过滤效率,且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建设成本小,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废水过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曝气生化滤池。
背景技术
曝气生物滤池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采用高比表面积的粒状填料作为生物膜载体,单位池体的微生物量多,处理负荷大,出水水质好,后续不需设二次沉淀池,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因此,在国内外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曝气生物滤池按水流方向可以分为升流式和降流式两者形式。升流式即原水自下向上通过滤头流入滤料层,由于污水通常含有大量的杂质或滋生的水生物,在长期运行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堵塞导致水流不畅、处理效率低、系统无法运行的情况。为防止堵塞,必须进行前处理,这就大幅增加了建设和运行成本。降流式曝气生物滤池没有上述问题,但由于一般曝气生物滤池采用小颗粒陶粒滤池,运行中大量悬浮物、浊度被上层滤料截留下来,导致滤料上层在短时间内被泥覆盖而形成板结层,水头损失快速增长,从而迫使要对滤池频繁进行反冲洗,增加了运行成本,同时影响了代谢周期较长的硝化菌正常生长,进而影响了对氨氮的去除率。
专利申请号为201010548542.4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它包括集水槽、陶粒滤料、设备本体、曝气主管、曝气支管、曝气进气口、反冲洗进气口、反冲洗进水口和穿孔曝气管。本曝气生物滤池下部或底部增加了曝气系统。根据水流方向其可分为上向流和下向流两种。由于下向流曝气生物滤池的纳污效率不高、易堵塞、运行周期短,因此现在多采用上向流方式(即采用气水同向流),使布水、布气更加均匀。同时,在水气上升过程中可把底部截留的硫带入滤池中上部,增加了滤池的纳污能力,延长了工作周期。但是该设备仍不能解决长期运行下出水口容易堵塞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滤料上层不容易形成板结层、过滤效率高的曝气生物滤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污水处理用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滤池本体、设置于滤池本体上端的进水口、设置于滤池本体侧壁的第一出水口、以及设置于滤池本体内的悬浮滤料层和沉淀滤料层,悬浮滤料层设置于沉淀滤料层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悬浮滤料层和沉淀滤料层,使得过滤拥有流化床和生物滤池的双重优点,且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建设成本小,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悬浮滤料层的滤料为陶粒或纤维球,沉淀滤料层的滤料为陶粒、浮石、火山岩中的一种,所述悬浮滤料层的滤料密度为1.0g/cm3 -2.0g/cm3,沉淀滤料层的滤料密度为2.1g/cm3 -2.6g/cm3。
进一步的,悬浮滤料层的厚度为1m-3m,沉淀滤料层的厚度为0.8m-1.5m。
进一步的,滤池本体下端的第一出水口处设有第一滤网,第一滤网的孔径小于沉淀滤料层的滤料的粒径。
进一步的,滤池本体还设有第一反冲洗水管和第二反冲洗水管,第一反冲洗水管设置于所述悬浮滤料层与沉淀滤料层之间,第二反冲洗水管设置于所述沉淀滤料层下端,所述第一反冲洗水管、第二反冲洗水管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一小孔。
进一步的,滤池本体内还包括滤板、嵌在滤板上的滤头和设置于滤板上方的卵石承托层,沉淀滤料层设置于所述卵石承托层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莞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莞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37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臭氧反应池
- 下一篇:一种水带气负压低耗能好氧曝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