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电池盖板结构及锂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702179.4 | 申请日: | 2017-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1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 发明(设计)人: | 何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泽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34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盖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盖板结构及锂电池,属于电池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现有技术中的锂电池包括盖板结构,盖板结构包括正极柱、导电片、顶盖片和塑胶盖板,导电片与正极柱连接,正极柱与顶盖片绝缘装配,塑胶盖板与顶盖片连接。现有技术中的盖板结构具有以下缺点:电芯的壳体为铝材质,负极柱为锂金属或锂合金材质,供电时,电芯会发生电位反应,即锂铝合金反应,长时间下,可导致电芯的铝壳被腐蚀,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阻止电芯工作时的电位反应的锂电池盖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锂电池盖板结构,包括:顶盖片,其盖设在锂电池的端部;正极柱,其与顶盖片配合;以及导电片,其配置在正极柱的端部,并形成负极端子,以增加负极端子的接触面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座,其设置在正极柱的径向的外侧,并分别与所述导电片和顶盖片接触,导电座的阻值配置为1000欧姆至2000欧姆。
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电座上设置在正极柱径向方向上的一侧敞口的凹部,所述导电片套设在正极柱上并且其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的凹部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正极柱、导电座和导电片三者的端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塑胶盖板,所述正极柱具有限位端,所述塑胶盖板设置在限位端和顶盖片之间,且塑胶盖板、顶盖片和导电座在正极柱的轴向上被压紧在导电片和正极柱的限位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绝缘座,所述绝缘座套设在正极柱上并在正极柱的轴向上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在正极柱的径向上配置在顶盖片与正极柱之间,第二部分在正极柱的径向上配置在塑胶盖板与正极柱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塑胶盖板在正极柱的轴向方向上配置容纳至少一部分限位端的凹槽,限位端与凹槽匹配。
本实用新型所述限位端为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电座为导电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锂电池盖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导电座,在电芯工作,正极供电时,导电座具有分流作用,即分流一个电流至导电座上,从而分流至锂电池的壳体上,由于导电座的阻值为1000欧姆至2000欧姆,因而该电流极为微弱,不会导致正负极短路,但是可以阻止电位反应,即锂铝合金反应,防止壳体因电位反应而腐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中的锂电池盖板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的锂电池盖板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I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中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用语,仅是以附图中的相对概念或是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锂电池盖板结构包括顶盖片1、正极柱2、导电片3、导电座4、塑胶盖板5和绝缘座6。
本实施例中的顶盖片1,其盖设在锂电池的端部。
本实施例中的正极柱2,其与顶盖片1配合,其具体的配合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设置不同结构,其随顶盖片1与正极柱2的具体结构而相应的改变。
本实施例中的导电片3,其配置在正极柱2的端部,并形成正极端子,以增加正极端子的接触面积,此处所指的正极端子,指的是装配后的负极柱2露于顶盖片1的外部部分和导电片3的总成,正极端子接触面积增大后,其接触的电阻相应的减小,也降低了配合的难度。本实施例中的导电片与正极柱2可采用焊接固定,或者先铆接配合后,再进行焊接,或者也可以采用卡簧进行卡接,上述的连接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优选的,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先铆接,再焊接的方式,以此一来,可降低连接时的内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泽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泽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21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