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呼吸机湿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1954.4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22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魏长云;胡英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16 | 分类号: | A61M16/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董武洲 |
地址: | 10073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力球 注水通道 湿化 湿化装置 呼吸机 水位 凹部 本实用新型 连接件 注水口 进气口 过盈配合连接 顶部设置 内部延伸 向上运动 向下运动 预设位置 出气口 上端 抵压 预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机湿化装置,包括湿化灌本体,湿化灌本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和注水口,还包括浮力球,浮力球上端设置有第一凹部,浮力球底部设置有第二凹部,注水口向湿化灌内部延伸设置有注水通道,浮力球位于注水通道下方,浮力球顶部设置有一连接件,连接件过盈配合连接在注水通道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机湿化装置,在湿化灌内设置有注水通道和浮力球,浮力球随湿化灌内的水位上升向上运动,水位上升到预设位置时,浮力球的第一凹部抵压在注水通道底部,关闭注水通道,当湿化灌内的水位下降时,浮力球向下运动打开注水通道,如此设计可保持湿化灌内的水位一直保持在预设的高度,提升对气体的湿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机湿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湿化罐是呼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湿化气体的左右,使吸入患者体内的气体温暖而湿润,减少寒冷干燥气体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以湿化痰液促进排痰。
现有技术中的湿化灌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和注水口,气体通过进气口输入到湿化灌湿化后从出气口输出,但现有湿化灌内水的水位不易控制,水位过低,则湿化效果不佳,水位过高,则管路内会聚集很多水蒸气,不利于患者呼气,甚至导致患者误吸,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呼吸机湿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呼吸机湿化装置,包括湿化灌本体,所述湿化灌本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和注水口,还包括浮力球,所述浮力球上端设置有第一凹部,所述浮力球底部设置有第二凹部,所述注水口向湿化灌内部延伸设置有注水通道,所述浮力球位于所述注水通道下方,所述浮力球顶部设置有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过盈配合连接在所述注水通道内。
上述的呼吸机湿化装置,所述连接件包括滑动杆和连接杆,所述浮力球固定在所述连接杆的下端,所述连接杆垂直连接在所述滑动杆的中间位置。
上述的呼吸机湿化装置,所述注水通道内侧壁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两滑槽,所述滑动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动杆可沿滑槽上下往复运动。
上述的呼吸机湿化装置,所述湿化灌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和弯管,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浮力球的下方。
上述的呼吸机湿化装置,所述弯管沿所述湿化灌底部圆周方向设置,所述弯管上设置有气孔,所述进气口通过进气软管与所述环状弯管一端相连接。
上述的呼吸机湿化装置,所述浮力球的形状为圆锥形,所述第一凹部是与所述注水通道底部形状相匹配的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凹部是与所述支撑杆形状相匹配的圆形凹槽。
上述的呼吸机湿化装置,所述环形凹槽将浮力球分为浮力球上部和浮力球下部,所述浮力球上部可内套于所述注水通道内。
上述的呼吸机湿化装置,所述注水通道的长度和浮力球下部的高度之和介于所述湿化灌高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机湿化装置,在湿化灌内设置有注水通道,浮力球上的连接杆过盈配合连接在注水通道内,浮力球随湿化灌内的水位上升向上运动,水位上升到预设位置时,浮力球的第一凹部抵压在注水通道底部,关闭注水通道,当湿化灌内的水位下降,浮力球向下运动,水位低于预设位置,注水通道打开,水通过注水通道进入到湿化罐内,如此可保持湿化灌内的水位一直保持在预设的高度,提升对气体的湿化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19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