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0706.8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5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叶雄波;卢朝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入式 背光 模组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采用若干个LED(发光二极管)组成LED灯条组件作为背光源的LED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现实中,液晶显示装置(比如LED电视)的尺寸越来越大,LED灯条组件的长度也随之增大,LED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但是由于LED的数量增加会使得背光源产生的热能增大,从而使LED灯条组件的温度升高,温度增高又会LED灯条组件的使光效降低、热应力增大,进而会加速材料劣化,最终会使得背光源的寿命减短。
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做法通常是将LED灯条组件上的热量传导给预制好的屏铝背板,并通过将屏铝背板做厚并作发黑处理,以降低LED背光灯条的温度,但是,加厚屏铝背板会使得成本大幅增加。同时,由于热量通过屏铝背板横向向外传导的距离有限,使得屏铝背板中轴线附近的大幅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来散热,从而造成了不少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旨在改善散热性能,降低散热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
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包括散热板及由所述散热板的一侧边垂直延伸的安装部;
灯条,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邻近所述散热板的一侧,并在所述散热板邻近所述安装部的一侧形成背光区;以及
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二散热件与所述散热板相搭接,所述第二散热件沿所述散热板所在的平面延伸,所述第二散热件的与所述背光区相背的一面设有散热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件采用导热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散热件采用导热塑料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件包括搭接部及与所述搭接部相连的散热部,所述搭接部远离所述散热部的端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散热板插接在所述固定槽内,所述散热结构位于所述散热部上。
优选地,所述散热结构为凸设于所述第二散热件上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垂直于所述灯条的长度方向并沿所述灯条的长度方向呈线性阵列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件采用导热塑料注塑成型而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件采用铝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件注塑成型时,所述第一散热件作为模具镶件与所述第二散热件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为板状,所述灯条包括PCB板及设于所述PCB板上的LED,所述PCB板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
优选地,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还包括导热层,所述导热层设于所述PCB板与所述安装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侧入式背光模组;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
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包括散热板及由所述散热板的一侧边垂直延伸的安装部;
灯条,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邻近所述散热板的一侧,并在所述散热板邻近所述安装部的一侧形成背光区;以及
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二散热件与所述散热板相搭接,所述第二散热件沿所述散热板所在的平面延伸,所述第二散热件的与所述背光区相背的一面设有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侧入式背光模组,通过在第一散热件的散热板上设置具有散热结构的第二散热件,从而增大散热面积,使得灯条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件传导给第二散热件,再由第二散热件上的散热结构快速散去,使得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散热效果好,从而提高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入式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入式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入式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图1中第二散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07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遥控器(HY‑07)
- 下一篇:遥控器(HY‑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