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冷铜坩埚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697055.1 | 申请日: | 2017-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0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源;张恒;王乃娟;徐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27B14/10 | 分类号: | F27B14/10;F27D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06 | 代理人: | 王赛 |
| 地址: | 065001 河北省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 坩埚 | ||
1.一种水冷铜坩埚,包括坩埚本体及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本体包括分体成型的筒状侧壁及圆柱形底壁,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相互独立的侧壁冷却水循环系统及底壁冷却水循环系统,所述底壁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位于所述底壁下方的冷却杆,所述冷却杆内部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及集水腔,所述集水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管及所述第一出水管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进水管及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端部与所述底壁的底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铜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套设在所述第一进水管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铜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包括6-9个铜块单体,相邻所述铜块单体之间形成轴向的供磁力线穿透的第一缝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铜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冷却水循环系统进一步包括独立的位于每个所述铜块单体内部的第二进水管及套设在所述第二进水管外侧的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靠近所述侧壁的端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铜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多个坩埚瓣,相邻所述坩埚瓣之间形成径向的供磁力线穿透的第二缝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冷铜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瓣的数量为24-30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冷铜坩埚,其特征在于,在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缝隙不完全贯通所述侧壁,使所述多个坩埚瓣相互连接成为一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冷铜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独立的位于每个所述坩埚瓣内部的第三出水管、套设在所述第三出水管外侧的第三进水管以及位于坩埚瓣外部的第二进水口及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三进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冷铜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冷却水循环系统进一步包括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包括上部进水套及下部回水套,所述上部进水套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及所述第三进水管,所述下部回水套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口及所述第三出水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铜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自上而下的第一侧壁及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接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径在轴向保持不变,所述第二侧壁具有从上至下逐渐减小的内径,所述底壁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侧壁的最小内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冷铜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杆为与所述底壁等直径的圆柱体,所述冷却杆用于推动所述底壁在竖直方向上自由运动,能够使底壁进入所述筒状侧壁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未经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705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枕头
- 下一篇:汽车座垫(紫风铃Z‑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