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速传动机构及变速传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95648.4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3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勇;邓扬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志勇;邓扬礼 |
主分类号: | F16H3/32 | 分类号: | F16H3/32;F16H57/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499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 传动 机构 传动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传动机构及变速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变速传动系统包括电机、箱体、伸入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电机连接的输入轴及收容于所述箱体内的齿轮变速组,其中齿轮变速组包括依次连接的多级齿轮组件,其中第一级齿轮组件与输入轴啮合连接,第二级齿轮组件与第一级齿轮组件啮合连接,第三级齿轮组件与第二级齿轮组件啮合连接,依次类推,电机工作时,通过输入轴传输动力带动齿轮变速组转动。不管是有电的情况还是断电情况下,齿轮变速组和电机是一直耦合的,当断电时,无法实现外力带动齿轮变速组转动。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变速传动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断电情况下能驱动齿轮变速组的改进的变速传动机构及变速传动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速传动机构,其包括箱体及具有至少二个齿轮组件的齿轮变速组,所述齿轮变速组收容于所述箱体内,所述齿轮变速组包括第一齿轮组件及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组件,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轴及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第一轴主动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转动轴间隔设置的第二转动轴、下端插入所述第二转动轴且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一轴主动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轴从动齿轮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箱体的弹性元件,所述旋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箱体螺纹连接,所述旋转轴插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转动轴抵接设置,转动所述旋转轴可带动所述第二转动轴沿其轴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动轴包括位于其顶端且内部中空的收容部及开设于所述收容部的顶壁与所述旋转轴相匹配的轴孔。
优选地,所述旋转轴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部的第一轴及由所述第一轴的顶端向靠近其轴心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二轴,所述第二轴与所述轴孔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旋转轴的中部向内弯折形成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卡设于所述轴孔。
优选地,所述旋转轴的顶端开设有用于转动所述旋转轴的钥匙孔。
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优选地,所述齿轮变速组包括的齿轮组件数量为四个,四个齿轮组件依次啮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变速传动系统,其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及上文所述的变速传动机构,所述电机与所述变速传动机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变速传动机构的第一转动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变速传动系统还包括伸入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输入轴,所述第一齿轮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输入轴啮合连接的第一轴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轴从动齿轮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且与所述第一轴主动齿轮间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变速传动机构及变速传动系统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在第二转动轴下方创新性地设置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转动轴与箱体的弹性元件,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旋转轴可带动第二转动轴上下移动,并实现第二轴从动齿轮与第一轴主动齿轮脱离或啮合连接,达到断电情况下通过人力或其他外力驱动齿轮变速组的目的,即在有电和断电的情况下,均能移动与齿轮变速组连接的轮子或其他元件。
二、通过在旋转轴的顶端开设钥匙孔,可通过与钥匙孔配套的钥匙转动旋转轴,实现第二轴从动齿轮与第一轴主动齿轮脱离或啮合连接,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变速传动系统的第一轴主动齿轮与第二轴从动齿轮啮合状态下部分剖视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变速传动系统的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变速传动系统的第一轴主动齿轮与第二轴从动齿轮脱离状态下的剖示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变速传动系统中第二转动轴与旋转轴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志勇;邓扬礼,未经吴志勇;邓扬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56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