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单体和具有该电池单体的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93969.0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9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洪祥云;杨重科;盛军;王世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4 | 分类号: | H01M2/34;H01M2/26;H01M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单体 具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单体和具有该电池单体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采用导电连接片电阻焊接方式将电池单体(即电芯)串并联连接,此种焊接方式不仅对电池单体产生较大的不可逆损伤,同时也增加了电池模组的重量,且电池单体无过流保护功能。
或者目前虽有采用铝丝焊接对电池单体进行串并联,且此种方式具有过流保护功能,但未做正负极连接区分,未考虑连接电阻对电池单体大电流放电时的温升及能耗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单体,能够改善电池单体在大电流放电时的温升及能耗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单体的电池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包括: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具有正极和负极;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所述正极连接部与所述正极固定,所述负极连接部与所述负极固定,所述正极连接部的阻值大于所述负极连接部的阻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正极连接部的阻值较大,因此能够对电池单体起到过流保护作用,同时,负极连接部的阻值较小,可以改善负极连接部的温升问题,从而降低耗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连接部为正极金属连接丝,所述负极连接部为负极金属连接丝。
可选地,所述正极金属连接丝为单根铝丝或单根铝合金丝。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金属连接丝的长度为8mm-12mm,直径为9mil-15mil。
可选地,所述负极金属连接丝为多根铝丝或多根铝合金丝。
具体地,所述负极金属连接丝为两根。
可选地,所述负极金属连接丝的长度为8mm-12mm,直径为9mil-15mil。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负极金属连接丝的直径大于所述正极金属连接丝的直径;和/或所述负极金属连接丝的长度小于所述正极金属连接丝的直径;和/或所述负极金属连接丝的导电率大于所述正极金属连接丝的导电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金属连接丝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正极上,且所述负极金属连接丝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负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的电池单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池模组100、电池本体1、正极11、负极12、正极连接部(正极金属连接丝)2、负极连接部(负极金属连接丝)3、汇流排4、模组紧固支架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
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可以包括电池本体1、正极连接部2和负极连接部3。
电池本体1具有正极11和负极12,正极连接部2与正极11固定,负极连接部3与负极12固定,正极连接部2的阻值大于负极连接部3的阻值。正极连接部2主要起到“保险丝”作用,可用于防止电池单体内的电流过大。具体来讲,正极连接部2的阻值较大,因此当电路中的电流较大时,正极连接部2受热发生熔断,从而对电池单体起到过流保护作用。
同时,当电路中发生大电流放电时,由于负极连接部3的阻值较小,因此大大改善了负极连接部3的温升问题,从而降低了耗能。
正极连接部2和负极连接部3之间通过汇流排4相连,由此实现了各个电池单体之间的串并联连接。具体而言,在电连接过程中,操作者首先将正极连接部2与汇流排4相连,随后再将负极连接部3与汇流排4相连,即可完成相邻电池单体之间的串并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39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