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的鼻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93571.7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0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铖;任伟;方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闰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管 取样管 进氧管 输氧管 本实用新型 鼻头 鼻氧管 可监测 二氧化碳监测 体内二氧化碳 病理现象 积极意义 接口连接 临床应用 吸氧治疗 准确测量 增设 医生 发现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可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的鼻氧管,包括鼻头装置、进氧管和输氧管,其特点是,还包括二氧化碳取样管、接头和二氧化碳管,所述输氧管的前端和二氧化碳管的前端均连接于接头后端,所述进氧管的后端和二氧化碳取样管的后端均连接于接头前端,所述进氧管和输氧管相连通,所述二氧化碳取样管和二氧化碳管相连通,所述进氧管和二氧化碳取样管均与鼻头装置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增设二氧化碳管和二氧化碳取样管,并将二氧化碳管通过鲁尔接口连接二氧化碳监测设备,准确测量出吸氧治疗的病人体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使医生及时或尽早地发现部分难以判断的病理现象,避免延误抢救时间,在临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辅助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的鼻氧管。
背景技术
医用供氧治疗在促进患者康复、辅助治疗疾病、协助疾病临床研究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治疗方式对吸氧治疗的辅助器材有着不同的需求。鼻氧管作为一类辅助供氧器材,具有轻便、简洁、价格便宜等特点,广泛用于医院及家庭长期供氧治疗。
传统鼻氧管仅能单纯用于供氧一种用途,很难满足日新月异的医疗卫生需要,有必要开发具有新型功能的鼻氧管。目前,呼吸末端监测二氧化碳技术作为一项监测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近来广泛被用于医院、诊所乃至家庭看护中,因而,在现有鼻氧管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能同时起到持续供给氧气和监测呼吸末端二氧化碳浓度指标的鼻氧管,是很有意义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可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的鼻氧管,使得在持续供氧的同时能够引出患者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至二氧化碳监测仪进行监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的鼻氧管,包括鼻头装置、进氧管、输氧管、二氧化碳取样管、接头和二氧化碳管,所述输氧管的前端和二氧化碳管的前端均连接于接头后端,所述进氧管的后端和二氧化碳取样管的后端均连接于接头前端,所述进氧管和输氧管相连通,所述二氧化碳取样管和二氧化碳管相连通,所述进氧管和二氧化碳取样管均与鼻头装置相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可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的鼻氧管,其中:所述鼻头装置包括进氧管连接口、吸氧口、二氧化碳取样管连接口、二氧化碳取样口和隔断层,所述隔断层将鼻头装置分隔成进氧区和二氧化碳区取样区,所述进氧管连接口和吸氧口设置于进氧区,且进氧管连接口和吸氧口相连通,所述二氧化碳取样管连接口和二氧化碳取样口设置于二氧化碳取样区,且二氧化碳取样管连接口和二氧化碳取样口相连通,所述进氧管的前端和进氧管连接口相连通,所述二氧化碳取样管的前端和二氧化碳取样管连接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可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的鼻氧管,其中:所述接头为四孔接头,包括进氧管接头、二氧化碳取样管接头、输氧管接头和二氧化碳管接头,所述进氧管接头和二氧化碳取样管接头并排设置,所述输氧管接头和二氧化碳管接头并排设置,所述进氧管接头与输氧管接头相连通,所述二氧化碳取样管接头与二氧化碳管接头相连通,所述进氧管的后端与进氧管接头相连接,所述二氧化碳取样管后端与二氧化碳取样管接头相连接,所述输氧管的前端与输氧管接头相连接,所述二氧化碳管的前端与二氧化碳管接头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上述可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的鼻氧管,其中:所述二氧化碳管的后端连接有鲁尔接头。
更进一步地,上述可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的鼻氧管,其中:所述输氧管的后端连接有通用氧气接头。
再进一步地,上述可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的鼻氧管,其中:另设有一活动扣,所述进氧管和二氧化碳取样管均套接于活动扣内。
本实用新型突出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闰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闰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35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