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降低油渍污染的灌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92127.3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1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何晔;范旭相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欧陆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3/26 | 分类号: | B67C3/26;B67C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801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油渍 污染 灌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低油渍污染的灌装机。
背景技术
在空容器内注入液体及膏体等的设备被称为灌装机。现今企业使用的液体灌装机在灌装过程中往往会有部分液体从出油口流出滴到传动带上变成污渍,影响生产环境。
公开号为CN10560072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滴漏灌装阀,它通过在气缸驱动灌装阀杆将出油口堵上达到防滴漏的作用,但是在灌装阀杆下移时会将液体挤压出出油口,因液体有黏性会挂在出油口处,此时液滴极易滴落到传送台面上,不仅会造成对设备的污染,还会粘连在下一次进行灌装的容器上,对容器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油渍污染的灌装机,其具有降低油渍对设备及容器的污染概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降低油渍污染的灌装机,包括机体、传送台、控制台、注油管道、升降台,所述机体上端与控制台固连,所述传送台设置在机体与控制台之间,所述注油管道设置在传送台与控制台之间,所述注油管道通过升降台与控制台滑动连接,所述传送台沿长度方向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宽度略大于注油管道的直径,所述连接槽位于注油管道正下方,所述连接槽内沿长度方向依次阵列有若干个漏板,所述漏板上表面呈弧形,所述漏板上表面最高位置略低于传送台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从注油管道漏出的油滴通过弧状漏板的导向作用流入漏板之间的间隙内,不会对传送台面造成污染,且漏板上表面最高位置略低于传送台上表面可避免油滴与容器接触,不会对容器造成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漏板下端设置倾斜状的滑道,滑道固连在机体内部,所述滑道出口处设置接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滴从漏板之间的间隙流入滴到滑道上,倾斜的滑道将油滴导流到接油槽内,由接油槽进行收集,降低资源的浪费和提高设备的洁净度。
进一步的,所述滑道上滑动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底端与滑道抵接,所述刮板两侧设置有推动刮板运动的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刮板将附着在滑道上的油滴刮到接油箱内,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洁净度和回收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上开有两个滑移槽,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滑移柱、限位板、固定螺栓,所述滑移柱固连在刮板两侧,所述滑移柱与滑移槽滑动连接,所述滑移柱外侧固连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刮板在滑移过程中不发生偏转,可以更好的进行刮油过程,当不需要进行刮油过程时,将固定螺栓从限位板内旋入抵住机体表面即可完成对刮板的固定,十分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台还包括台架、导杆、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与台架滑动连接,所述导杆间隔排列在传送带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容器置于导杆之间,利用传送带驱动导杆推动运输容器,可避免使用带式运输时漏油滴到传送带上造成污染,提高设备的洁净率。
进一步的,所述台架两侧固连有支架,所述支架上滑动连接有导向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对不同规格的容器进行导向,使各容器瓶口都可沿一条直线运动,方便注油管道可顺利插入容器内进行灌装,提高设备的普适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漏板和滑道配合对漏油进行收集,不仅可保持设备的清洁,还可进行回收,十分环保;
2、通过设置刮板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洁净度和回收效率;
3、通过导杆推动降低油污的污染概率,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清洁效果;
4、通过导向架限位,使设备可对不同规格的容器进行灌装,提高设备的普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总装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漏油收集状态图;
图4是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6是图5中B的放大图。
图中,1、机体;11、外壳;12、滑道;13、接油箱;14、滑移槽;2、传送台;20、连接槽;21、台架;22、漏板;23、导杆;231、传送带;24、支架;25、导向架;3、控制台;4、注油管道;5、升降台;6、刮油机构;61、刮板;62、驱动装置;621、滑移柱;622、限位板;623、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欧陆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欧陆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21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