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性能的渔光互补型地桩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691556.9 | 申请日: | 2017-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7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 发明(设计)人: | 施新波;白凤香;陈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德溢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S20/10 | 分类号: | H02S20/10;F24J2/52 |
| 代理公司: | 镇江基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306 | 代理人: | 张敏 |
| 地址: | 212200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互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的渔光互补型地桩。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新能源被大力推广,太阳能硅光板架设量愈来愈大,但是土地的价格节节攀升,太阳能电站安装所需的土地成为了问题。养殖渔业是指在岸上由人工所开辟的鱼塘中,养殖鱼类或各种海鲜,以供食用。有些种类的鱼不喜欢阳光所以养殖的时候需要再鱼塘上搭建遮阳板,为鱼避光。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
渔光互补是一种新型光伏发电技术,在波光粼粼的鱼塘水面上方,布置若干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用于光伏发电,水下用于水产养殖。设置安装时,只要将光伏电池板采用地桩支撑,布置于水面上方或鱼塘沿岸,不需要占用宝贵的陆地面积,还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价值,在发电的同时进行水产养殖具有一地两用,渔光互补的特点。
传统的地桩材质为水泥,水泥为碱性,长时间使用后会碱化土壤、改变水质,从而对鱼塘内的鱼,水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并且鱼塘内的地桩由于在水中,容易受到鱼类、水草等生物的影响,对承载力、抗拔力、抗水平力,抗变形力的要求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性能的渔光互补型地桩,对水质无污染、稳定性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性能的渔光互补型地桩,包括地桩本体、法兰,地桩本体为圆柱形结构,地桩本体外侧设有注浆管,注浆管的数量为4根,注浆管均匀发射状分布,相邻注浆管之间的夹角a为90°,注浆管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为S形结构,第二连接管为圆柱形结构,第二连接管通过欧姆管卡、螺钉与地桩本体连接,第一连接管的上端设有直通接头,第一连接管的下端与第二连接管的上端相连,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内部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的下部设有直通护套,直通护套上设有注浆小孔,注浆小孔与第二连接管内部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的底部设有堵头,地桩本体的下部径向设有支撑体,支撑体的数量为2个,支撑体包括8根第一钢筋,第一钢筋均匀发射状分布,相邻第一钢筋之间的夹角b为45°;
所述法兰包括法兰本体、第二钢筋,法兰本体为矩形结构,第二钢筋的数量为4个,法兰本体与第二钢筋通过焊接相连,第二钢筋下端向内弯折形成弯钩,弯钩与第二钢筋之间的角度c为20-40°,法兰本体中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地桩本体上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为圆柱形凹槽,第一通孔与第一凹槽内部相连通。
所述地桩本体内设有钢筋笼。
所述地桩本体为聚丙烯改性高分子材料。
所述地桩的高度d1为7000mm,钢筋笼的高度d2为4000mm,第一凹槽的高度d3为1000-3000mm,地桩本体的直径d4为250mm,两个支撑体之间的距离d5为50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有支撑体,支撑体位于地桩本体下部,支撑体起到支撑地桩本体的作用,防止地桩摇晃,不够稳固;设有注浆管,在地桩本体安装进鱼塘底部后,通过注浆管向地桩本体底端灌入水泥,加强地桩的稳固性,防止地桩由于自重过轻,摇晃甚至从鱼塘底部脱离;钢筋笼位于地桩本体内部,有助于增加地桩本体的强度,防止地桩本体受力后变形。
(2)本实用新型地桩本体采用聚丙烯改性高分子材料,聚丙烯改性高分子材料具有超强的耐磨性、强度比较高、化学性质稳定、抗老化性能强,不会污染水质,本实用新型地桩对桩孔四周的泥土有渗透、挤密作用,提高了地桩周围土的桩侧负摩阻力,使地桩具有较强的承载力、抗拔力、抗水平力,变形小,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体示意图;
图3为法兰立体示意图;
图4为法兰主视图;
图中:1-地桩本体,2-法兰,3-注浆管,4-第一连接管,5-第二连接管,6-直通接头,7-直通护套,8-堵头,9-支撑体,10-第一钢筋,11-第二钢筋,12-法兰本体,13-弯钩,14-第一通孔,16-第一凹槽,17-钢筋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德溢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德溢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15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