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紧凑式预冷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690818.X | 申请日: | 2017-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2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帆;李红智;杨玉;张磊;姚明宇;王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13/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临界 二氧化碳 布雷 循环 紧凑 预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紧凑式预冷器。
背景技术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是目前公认的最具潜力的先进动力循环之一。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能量密度大、传热效率高等特点,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高效发电系统可以在620℃温度范围内达到常规蒸汽朗肯循环700℃的效率,不需要再开发新型的高温合金,且设备尺寸小于同参数的蒸汽机组,应用前景非常好。
目前,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印刷电路板换热器被普遍认为是最适用的冷却器。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紧凑式换热器,是将交替布置的冷、热侧平板通过扩散焊的方式焊接在一起的冷却器,其冷、热侧换热平板上的流道均为通过化学蚀刻方法得到的细小通道。在相同换热量的条件下,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尺寸只有传统管壳式换热器尺寸的1/5-1/10。因此,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可以很好的用作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回热器和预冷器。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预冷器中,热侧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工作在拟临界温度点附近(即超临界流体的大比热区),而冷侧的水则处于过冷区,热侧工质和冷侧工质的定压比热容差异非常大。若仍采用传统的逆流结构或者顺流结构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作为预冷器,则会出现冷侧通流面积偏大的现象,使得循环冷却水可能工作于层流区,导致换热系数偏低。因此,必须充分考虑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预冷器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和冷却水在工作条件下的物性特点,合理的设计冷却器的流道,避免该问题的出现。
然而经调研,目前国内外均鲜有公开成果和专利介绍涉及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水换热的印刷电路板预冷器。而印刷电路板换热器作为预冷器时,若设计不当,则会出现所需的循环冷却水量过大或者预冷器换热系数偏低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紧凑式预冷器,该预冷器能够有效的解决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预冷器中冷热侧流体物性极大差异带来的流量匹配问题,并且能够保证换热系数的情况下减小循环冷却水的流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紧凑式预冷器包括基板及以及位于基板上的若干热侧平板及若干冷侧平板,其中,各冷侧平板及各热侧平板自上到下依次交错分布,其中,热侧平板的底面上开设有若干热侧通道,冷侧平板的底面上开设有若干冷侧通道,其中,所有冷侧通道横截面的面积之和为所有热侧通道横截面的面积之和的1/3。
各热侧通道从左到右依次平行分布,且每个热侧通道均为直线型结构。
各冷侧通道均呈折线型且等间距分布,各冷侧通道均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冷侧入口、冷侧入口引流段、低温逆流段冷侧通道、第一叉流段冷侧通道、顺流段冷侧通道、第二叉流段冷侧通道、冷侧出口汇集段及热侧出口。
冷侧入口引流段及第二叉流段冷侧通道位于冷侧平板位于前侧,第一叉流段冷侧通道及冷侧出口汇集段位于冷侧平板的后侧,低温逆流段冷侧通道、顺流段冷侧通道及高温逆流段冷侧通道均呈直线型分布。
各热侧通道的横截面及各冷侧通道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结构。
热侧通道的数量为低温逆流段冷侧通道的数量、顺流段冷侧通道的数量及高温逆流段冷侧通道的数量之和。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紧凑式预冷器采用印制电路板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即包括基板以及依次交错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若干热侧平板及若干冷侧平板,同时为避免传统逆流结构或者顺流结构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出现的冷侧流通面积偏大、换热系数偏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各冷侧通道横截面的面积之和为各热侧通道横截面的面积之和的1/3,从而有效的避免循环冷却水工作于层流区,保证冷却器足够的对流换热系数,同时冷却水的沿程阻力增加较少,并且冷却器的体积较小,循环冷却水的用量较少,从而有效的解决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预冷器中冷热侧流体物性极大差异带来的流量匹配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热侧平板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冷侧平板2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08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板翅式换热器
- 下一篇:螺旋板式双干度分流换热蒸发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