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690132.0 | 申请日: | 2017-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7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伟;徐宁;马健维;陆颖健;刘湘东;周萍;张睿;黄秋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50/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周玉婷 |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覆冰导致的故障一直是国内外电力系统的严重灾害之一。目前国内的除冰技术最常用还是人工除冰方法,作业劳动强度大、费用高且危险性大,急需有可以取代人力进行线路除冰的方法和设备,除冰机器人就是在这种需求下应运而生的。而除冰机器人实际投入使用的困难是能量的供给,采用输电线上的高压电直接给机器人充电的方法容易导致机器人本身受到高电压而击毁,人工取下机器人更换电池又太过消耗人力,并且容易引发工作人员触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输电线上的高压电直接给机器人充电的方法容易导致机器人本身受到高电压而击毁,人工取下机器人更换电池又太过消耗人力,并且容易引发工作人员触电。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通过变压器与高压线连接的发射电路和置于充电设备内的接收电路和锂电池,充电设备移动至发射电路处进行无线充电;
所述发射电路包括整流稳压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接收电路包括接收模块和监控模块;
所述整流稳压模块,其与外部电源连接,用于接入220V交流电,将220V 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传输至输出模块;
所述输出模块,其与整流稳压模块连接,用于接入直流电,将直流电逆变成高频交流电,并生成交变磁场;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交变磁场,并感应出高频交流电,将高频交流电传输至监控模块;
所述监控模块,其与接收模块连接,用于对高频交流电进行整流稳压和电压监控,对锂电池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输出模块、整流稳压模块、接收模块和监控模块协调运作,实现对机器人进行无线充电,在实施无线充电功能时,携带接收模块和监控模块的机器人停靠在输出模块上,输出模块检测到有机器人,方便对其进行充电;本装置可以使得机器人与高压输电线隔离开,采用高压电缆外的220V电压对机器人进行无线充电,从而使得除冰机器人既可以一直在线工作,而且不需要更换电池;能够突破现有在除冰机器人上的供电问题,不需要人为的对机器人从电线上进行卸下,充电等待,充电完成后再装上这些过程。大大的提高了机器人工作的效率,也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发射电路还包括功率检测模块;
所述功率检测模块,其与整流稳压模块连接,用于接入检测整流稳压模块的220V交流电的功率,生成功率信号。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功率检测模块进行功率检测,可以了解电池的充电量。
进一步,所述功率检测模块包括电感器L5~L7、电阻R13~R18、电容 C9~C11和功率计U4,电感器L5接在电源火线上,电感器L5的两端分别与功率计U4的VIN端和VIP端连接;串联的电阻R13和电阻R14与串联的电容C9和电容C10并联在电感器L5的两端,电阻R13和电阻R14的公共端和电容C9和电容C10的公共端接地;
电感器L7置于电感器L6的一侧,构成第一电压互感器;第一电压互感器的一侧回路的一端与火线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6与零线连接;第一电压互感器的另一侧回路的一端与功率计U4的V2P端连接,另一端分别经电阻R17和电容C11与功率计U4的V2P端连接,电阻R18与电感器L7并联的一端连接,功率计U4的V2P端接地。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恶劣天气,或者线路异常时,检测功率异常(电压异常,电流异常),并且也能够在正常工作时检测发射部分整体功率。
进一步,所述整流稳压模块包括整流桥D5、稳压管U1~U2、电感器L2~ L3和电容C3~C5,电感器L2置于电感器L3的一侧,电感器L2和电感器L3 构成第二电压互感器,第二电压互感器的一回路的两端分别与电源火线和电源零线连接,第二电压互感器的另一回路的两端分别与整流桥D5输入端的第一管脚和输入端第三管脚连接,整流桥D5输出端的第二管脚与电容C3 的正极连接,整流桥D5的第四管脚与电容C3的负极连接;稳压管U1的输入端与电容C3的正极连接,电容C3的负极和稳压管U1的接地端接地;电容C4的正极与稳压管U1的输出端连接,并接入15V电压,电容C4的负极接地;稳压管U2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正极,电容C4的负极与稳压管U2的接地端接地;电容C5的正极与稳压管U2的输出端连接,并接入15V电压,电容C5的负极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01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