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建施工用的支撑桩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90103.4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2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婷婷;陈辉;武峰;胡博;王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婷婷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53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建 施工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建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建施工用的支撑桩,属于铁路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公路、河道穿越铁路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了便于穿越公路或河道,通常需要进行下穿桥涵施工,在铁路下方开挖桥洞,再将桥涵顶进桥洞,为了保证铁路安全,在进行桥涵施工时,需要在铁路两侧的地面内设置挖孔桩作临时支墩,用D型便梁架空铁路,防止铁路塌陷,造成铁路毁损,然后再顶进开挖施工,D型便梁包括相互垂直的横梁和纵梁,纵梁架设在同一列挖孔桩上并与铁轨平行,横梁则横跨在铁路两侧的挖孔桩上。
现有技术中,对于并列的多股铁路,若进行桥涵施工,利用两竖直挖孔桩及一水平支撑梁,D型便量设置在支撑梁上,使桥涵施工不再受D型便梁的横梁长度的制约,不仅适用于单条铁路的穿顶进桥涵施工,而且通过所述支撑梁可同时对多股铁路进行支撑,从而便于进行大跨度下穿顶进桥涵施工,避免在相邻铁路之间进行挖孔桩的开挖浇筑。但是上述D型便梁不再设置在挖孔桩顶部,而设置在支撑梁上方,其支撑强度没有挖孔桩好,支撑梁存在变形,断裂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支撑稳固的土建施工用的支撑桩。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土建施工用的支撑桩,包括
挖孔桩,具有两根,对称地竖直设置在地面上;
支撑梁,横架在两挖孔桩上端,与挖孔桩之间形成门型结构;
加强梁,具有两根,交叉布置在门型结构中,每根加强梁的一固定连接在挖孔桩桩身上,另一端与支撑梁中部及另一加强梁端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挖孔桩上具有供加强梁一端连接的承台。
优选的,其中一根所述加强梁的端部具有一开口插槽,另一所述加强梁的端部具有一与之配合的插接凸体。
优选的,所述支撑梁底面中部具有一供加强梁安装的凹槽。
优选的,两所述挖孔桩之间具有拉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挖孔、梁和支撑梁之间安装加强梁,对两者之间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且支撑梁的承重效果更好,及时安装多条D型便梁,仍能保持稳固;
(2)加强梁与挖孔桩为分开成型结构,挖孔桩上具有承台,便于加强梁的下端固定安装;
(3)两根加强梁之间为分开成型结构,加强梁之间的利用插槽和凸体配合,能将两者固定牢固;
(4)支撑梁与加强梁之间为分体制造,其底面的凹槽可以供加强梁上端插入安装,保证两者连接定位的准确;
(5)拉筋受拉力,将两挖孔桩固定起来,不会因受加强梁向外的力而向外扩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强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梁的底面示意图。
图中:1、支撑梁,11、凹槽,2、加强梁,21、插槽,22、凸体,3、挖孔桩,31、承台,4、拉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土建施工用的支撑桩,包括
挖孔桩3,具有两根,对称地竖直设置在地面上;
支撑梁1,横架在两挖孔桩3上端,与挖孔桩3之间形成门型结构;
加强梁2,具有两根,交叉布置在门型结构中,每根加强梁2的一固定连接在挖孔桩3桩身上,另一端与支撑梁1中部及另一加强梁2端部连接。
在挖孔桩3和支撑梁1之间安装加强梁2,对两者之间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且支撑梁1的承重效果更好,及时安装多条D型便梁,仍能保持稳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挖孔桩3上具有供加强梁2一端连接的承台31。加强梁2与挖孔桩3为分开成型结构,挖孔桩3上具有承台 31,便于加强梁2的下端固定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其中一根加强梁2的端部具有一开口插槽21,另一加强梁2的端部具有一与之配合的插接凸体22。两根加强梁2之间为分开成型结构,加强梁2之间的利用插槽21和凸体22配合,能将两者固定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婷婷,未经杨婷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01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应力张拉支架
- 下一篇:一种架桥机后支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