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顶横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9974.4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5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陈艳华;王福荣;伍和檑;文飞;闵继超;吴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分类号: | B62D2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9 | 代理人: | 黄洋,盖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顶 横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的车顶横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安全性及舒适性的不断提升,汽车顶盖上的横梁已不再仅仅作为支撑顶盖及提供附件安装的载体,更多的是用于保证车身承载、安全及改善NVH性能。性能要求的提升,需要车顶横梁及周边关联零件具有更高的强度及刚度。目前市场上的汽车的车顶横梁都能满足强度及刚度的硬性需求,提高了车顶横梁的承载、安全及NVH性能,但同时也导致了车顶横梁的重量的上升,进而导致车身总体重量也在上升,不利于汽车的轻量化。而且,更高强度的车顶横梁在生产过程中,因残余应力释放等原因,极易引起车顶外板发生局部形变,影响外观品质。
综上所述,亟需解决的问题是设计一种强度更高、刚性更好,而重量更轻的车顶横梁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车顶横梁结构,保证车顶横梁的强度及刚度,并且重量更轻,同时兼顾改善车顶盖变形及提升顶盖局部模态,以满足更高强度的车顶抗压、碰撞要求及实际生产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车顶横梁结构,包括横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的截面为M型,所述横梁本体上设有横向贯穿的加强筋。本结构优化了车顶横梁的截面形式,将常规的W形,优化为M形,将车顶横梁的受力位置由车顶横梁的的法兰面,转移至贯通的加强筋上,从而保证横梁的承载能力更强。同时,在保证相同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将M形车顶横梁截面尺寸减小,料厚变薄,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上设有若干阶梯状的开口向外的涂胶槽,所述涂胶槽在所述横梁本体顶端的两侧呈交错式分布。将涂胶槽设为阶梯状,半开放式的涂胶槽结构可有效防止溢胶,减小隔震胶过涂装后对车顶的内应力作用,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顶盖变形现象;同时采用交错式阶梯形涂胶槽分布形式,增大了涂胶槽间的相对距离,可以改善顶盖局部模态,提升NVH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上设有排气孔或排气凸台,以保证电泳涂装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设有喇叭状的用于与外部车身侧围连接的搭接面,所述搭接面的大端设有搭扣,所述加强筋贯通至搭接面上。搭接面与横梁本体的加强筋贯通,提高了整体的强度及刚度,且喇叭状增大了与车身侧围B环或C环框架连接处的接头尺寸,更利于框架的稳定性及传力优化,搭扣的设置有利于保证预装的方便性。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为长圆孔或圆形孔,以方便车顶横梁结构的在车身顶部装配时的准确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本体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为长圆孔或圆形孔。通孔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减轻车顶横梁结构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顶横梁结构将常规的W型车顶横梁结构,优化为M型车顶横梁结构,并在横梁本体上设有横向贯穿的加强筋,将车顶横梁的受力位置由车顶横梁的法兰面,转移至贯通的加强筋上,从而使车身强度及刚度更高,重量更轻;并将涂胶槽优化为阶梯状,半开放的涂胶槽结构解决了实际生产中顶盖变形等外观品质问题;且涂胶槽采用开口方向相背的交错式分布形式,最大程度地增大了涂胶槽间的相对距离,可以改善顶盖局部模态,大大提升了车身的承载、安全及NVH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顶横梁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顶横梁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1中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沿图1中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示:
1、车顶外板;2、涂胶槽;3、加强筋;4、车顶横梁法兰面;5、车顶横梁搭接面;6、侧围配合搭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本汽车车顶横梁结构的横梁本体截面呈M型,M型车顶横梁结构的两侧均设有横向贯通的加强筋3,两侧的加强筋3上均设有排气孔,以保证电泳涂装的效果,车顶外板1与车顶横梁结构之间的涂胶槽2设置于加强筋3上,具体地,涂胶槽2为向外侧开口的阶梯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99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顶边梁结构
- 下一篇: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