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声吸附组合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9794.6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2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党晋华;王林芳;乔鹏明;赵颖;郭宏;张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02;C02F1/28;C02F3/32;C02F101/32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4108 | 代理人: | 王哲 |
地址: | 030027***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 吸附 组合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机污染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处理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声吸附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是指含有2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 是地表水中的滞留性污染物,由于其水溶解度低而辛醇-水系分配系数高,因而易于从水相中分配到沉积物和有机质中,因此,在地表水、河口、岸带生态环境、土壤等环境系统中普遍存在,种类达100多种,1979年美国环保署将16种PAHs列入优先控制的有机污染物黑名单。我国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持续增加,同时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造成PAHs排放量不断上升,其通过废水排放、大气沉降等途径进入水体,但由于PAHs具有强烈的疏水特性,易吸附于水体悬浮颗粒上,并沉积到底泥中而导致沉积物的污染,当环境条件改变时,沉积物中的PAHs 能够进入水体,成为水体污染的二次污染源。PAHs可通过食物链发生生物累积而不断富集和放大,进而对水环境中的生物种群和群落,包括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并导致生态系统最终发生衰变和退化的潜在危害,且PAHs具有较强的生理和遗传毒性,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和致突变性,自然降解率低,具有难降解性,一旦进入环境,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持久威胁。
目前国内外对于 PAHs 污染沉积物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相对于物理、化学的沉积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因为其投入少、无二次污染、治理效果持久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根据处理场所划分,又可分为异位修复技术和原位修复技术两大类。目前主要是利用异位修复技术将采集的PAHs污染的沉积物样品在实验室阶段进行分析研究,需要将江河湖泊河床上的沉积物挖出并运输到设备处才能进行处理,需要搬动沉积物并额外建设处理场地,不仅耗时、耗力、耗资,而且破坏河床生态,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这就使得异位修复技术主要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很难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去除河流水系沉积物中PAHs污染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位去除河流水系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方法,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位一体的相结合的方式,在原位、不改变河流水系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去除河流水系沉积物中的PAHs,同时提高了流域中水生生物和水生植物的活性,净化水系;可以在不需要搬动沉积物、不额外建设处理场地、基本不破坏水体沉积物自然环境条件下,在原地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和消除,操作简单、且运行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去除河流水系沉积物中PAHs污染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声吸附组合装置,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位一体的相结合的方式,在原位、不改变河流水系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去除河流水系沉积物中的PAHs,同时提高了河流水系中水生生物和水生植物的活性,净化水系;可以在不需要搬动沉积物、不额外建设处理场地、基本不破坏水体沉积物自然环境条件下,在原地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和消除,操作简单、且运行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超声吸附组合设备,包括:作用于上游沉积物的超声波装置和位于其下游沉积物表面的至少一组吸附装置组成的,所述吸附装置沿水流方向间隔分布。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超声波装置是包括插于上游沉积物中的至少一组超声波片、用于固定超声波片的钢板、电源以及电源连接线;优选地,所述超声波装置是由四个平行且等距离分布的超声波片、与超声波片顶面焊接固定的钢板、与超声波片底面焊接的三棱柱、电源、以及将超声波片与电源连通的电源连接线组成的,为了使超声波片更好的插入沉积物中,将所述三棱柱的一个棱边设计为齿状结构,并使齿状棱边与和超声波片底面相接触的面相对。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状超声波装置以100-200W的频率对流域中的沉积物超声处理80-150min。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附装置是由两个铁丝网和固定在两铁丝网之间的若干吸附滚筒组成的,所述吸附滚筒内装有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滚筒交错分布,保证通过的水流没有遗漏;并在所述吸附滚筒的侧壁上均布有不允许吸附材料通过的孔结构。较佳地,所述吸附材料为改性活性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97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