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暖风电机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9761.1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4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戴雄宇;王海峰;徐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安市澳威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4 | 分类号: | H02K5/24;H02K9/00;G01K1/02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3211 | 代理人: | 程安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暖风 电机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暖风电机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暖风电机是一种辅助于其他机械的供温的装置,经常被使用于汽车等领域,可以防止汽车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发动机等其他设备被损坏,暖风电机可以提供热源,然而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暖风机机体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会对暖风机造成损伤;在实用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容易受到损坏。
本实用新型针对暖风机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多功能暖风电机防护装置,希望能够对暖风机机体进行保护,延长暖风机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暖风电机防护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暖风电机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外壳、散热网、暖风电机、减震杆、防护垫、降温装置和温度检测报警装置,所述防护外壳分为上外壳和下外壳并通过连接卡扣固定,所述防护外壳上下两侧镶嵌有散热网,所述防护外壳内部设有暖风电机,所述暖风电机通过减震杆与防护外壳相连接,所述暖风电机底部镶嵌有防护垫,所述降温装置通过线路连接于暖风电机左侧,所述温度检测报警装置设于暖风电机右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减震杆由弹簧和连接扣组成,所述弹簧一侧焊接于防护外壳上且另一侧通过连接扣与暖风电机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护垫由海绵垫和透气管道组成,所述海绵垫位于暖风电机底部且海绵垫为多空结构且下侧设有透气管道,所述透气管道与输气管道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降温装置由冷却器、风机、输气管道和吹风器组成,所述冷却器连接风机,所述风机两侧设有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上镶嵌有吹风器,所述吹风器设有底座和喷嘴,所述底座镶嵌与输气管道上且底座顶部镶嵌有喷嘴,所述喷嘴为多孔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温度检测报警装置由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继电器和报警指示灯组成,所述温度传感器镶嵌于暖风电机上并通过线路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继电器相连接,所述继电器连接报警指示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在暖风电机两侧设有减震杆,当遇到激烈碰撞时可以通过弹簧进行缓冲,从而达到保护暖风电机的效果。
2.通过在暖风电机底部设有防护垫,可以通过底部的透气管输送低温气体并利用海绵垫散发至暖风电机底部,对暖风电机进行降温和减震。
3.通过设置降温装置利用冷却器和风机对空气进行冷却,并通过输气管道将低温气体输送至吹风器内对暖风电机进行降温处理。
4.通过在防护装置中设置温度检测报警装置,并利用位于暖风电机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对暖风电机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过高时控制器下达指令,使继电器工作,继电器触发报警指示灯并发出报警提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暖风电机防护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暖风电机防护装置的防护垫结构图;
图中:1-防护外壳,2-散热网,3-暖风电机,4-减震杆,5-防护垫,6-降温装置,7-温度检测报警装置,41-弹簧,42-连接扣,51-海绵垫,52-透气管道,61-冷却器,62-风机,63-输气管道,64-吹风器,71-温度传感器,72-控制器,73-继电器,74-报警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安市澳威机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瑞安市澳威机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97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