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密度矩阵式光纤连接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9345.1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4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郑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嫒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密度 矩阵 光纤 连接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密度矩阵光纤连接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以及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几乎是每半年翻一番。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已成为世界性的热潮。而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和支柱的光纤通信技术更是成为重中之重。很多国家和地区不遗余力地斥巨资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及其产业,光纤通信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光纤连接器作为光纤通信中关键的一环,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活动)连接的器件,它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地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
随着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家)的大规模推进,光纤网络向更大带宽、更大容量的方向迅速发展,光接入网中光纤交接的数量需求愈来愈多,对相应硬件设备的交接容量需求也越来越大,要求光纤连接器的安装密度越来越高,相应的体积越来越小,尤其是要求光纤连接器接口端面的横向尺寸尽可能地缩小,以实现在现有设备物理容积不变的基础上,提高光纤连接器的安装密度。
在美国,2009年已经大范围推广40G网络技术,2014年已着手320G/800G网络的研发和拓展。日本100G/400G网络在2016年已经大力推广并付诸商业应用。2015年(落后6年)中国正式升级中心机房的40G传输技术。中国预计2018-2019年左右(滞后3-4年)开始实现100G/400G网络升级。而针对800G的带宽高度,目前只有美国USConec一家公司拥有此技术,作为美国未来网络升级的储备研发,可技术上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提高。高密对光连接接口一直是限制中国光模块发展的瓶颈,截至2016年中国可实现100G光模块量产的企业只有华为一家。模块厂家的技术升级都受限于光接口连接器技术的发展。
现有的光纤连接模块的相邻光纤连接口之间的连接光纤间距会受到光纤连接件尺寸的影响,因此导致现有的单一光纤连接模块的传输容量较小,且现有的光纤连接模块的体积较大。
故,有必要提供一种高密度矩阵光纤连接模块,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输容量较大且体积较小的高密度矩阵光纤连接模块;以解决现有的高密度矩阵光纤连接模块的传输容量较小且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密度矩阵式光纤连接模块,其包括:
光纤连接模块壳体,所述光纤连接模块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光纤后接口,所述光纤连接模块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前面板设置孔;以及
光纤连接前面板,设置在所述前面板设置孔上,包括第一光纤连接接口以及第二光纤连接接口;
其中所述第一光纤连接接口伸出所述光纤连接前面板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光纤连接接口伸出所述光纤连接前面板所在平面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密度矩阵式光纤连接模块中,所述第一光纤连接接口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二光纤连接接口的延伸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密度矩阵式光纤连接模块中,所述光纤连接前面板通过一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前面板设置孔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密度矩阵式光纤连接模块中,所述第一光纤连接接口的表面设置有形状保持件。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密度矩阵式光纤连接模块中,所述形状保持件包括:
抗应力部,设置在靠近所述光纤连接前面板的一端,用于减小所述第一光纤连接接口的弯曲应力;以及
平滑弯曲部,设置在远离所述光纤连接前面板的一端,用于对所述第一光纤连接接口进行弯曲平坦化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密度矩阵式光纤连接模块中,所述光纤连接模块壳体设置有铝电镀层。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高密度矩阵光纤连接模块,本实用新型的高密度矩阵光纤连接模块通过设置具有不同延伸长度的光纤连接接口的光纤连接前面板,增大了光纤连接模块的传输容量,减小了光纤连接模块的体积;解决了现有的高密度矩阵光纤连接模块的传输容量较小且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密度矩阵式光纤连接模块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嫒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嫒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93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