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路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8269.2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45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00 | 分类号: | F16L5/00;F16L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路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路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多为分体式,内机通过铜管与外机相连接。铜管直接暴露在室外,容易受到室外大风的影响而发生晃动,带来噪音和振动,甚至导致铜管扭坏。现有技术的管路支撑多采用保温管或橡胶垫结构,或者更复杂的环状夹紧装置。其中,保温管安装时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安装效率低,并且保温管使用寿命短,回收利用率低;橡胶垫结构,容易滑落,并且橡胶垫安装不规范,容易漏装;采用支撑底座和环状夹紧部对管路进行支撑,构造复杂,配件众多,安装效率低,钉、销等配件容易丢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管路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呈半筒形,第一支撑部包括周向方向上的第一固定端和第一活动端;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呈半筒形,与第一支撑部配合设置,第二支撑部包括周向方向上的第二固定端和第二活动端,第二固定端与第一固定端铰接;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设于第一支撑部和/或第二支撑部的外壁,以限制管路支撑装置至少一个自由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支撑装置设置为分离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并且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板为铰接连接,可以在管道初步安装入位后,再将支撑装置装在管道上,拆卸时也可以先拆下管道支撑装置,节省了安装和拆卸的空间,提高了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在第一支撑部和/或第二支撑部外壁设有第一限位部,可以限制管路支撑装置在一个方向上的平移,减少了管路支撑装置滑出安装位置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设于第一活动端的连接卡扣,以及与连接卡扣配合且设于第二活动端的连接卡槽,其中,第一支撑部绕第一固定端的铰接件转动,直至连接卡扣卡入连接卡槽内,与第二支撑部形成闭合的支撑筒。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管路支撑装置的第一活动端和第二活动端设有连接卡扣和连接卡槽,使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闭合时可以被连接卡扣和连接卡槽锁紧,形成稳固的支撑筒,更好的为管路提供支撑,需要拆卸时,无需移动管路,分开连接卡扣与连接卡槽即可拆下管路支撑装置,节省了拆卸空间,并且节省了保温管和卡扣螺钉等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支撑板,包括贯穿支撑板两侧的安装口,支撑筒安装在安装口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有支撑板,为管路和支撑筒提供支撑,并且支撑筒安装在安装口上,使支撑筒位置固定,不易滑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装置及第一限位部为弹性材质。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装置及第一限位部采用弹性材质,使第一限位部在受到径向压力时能被压入安装口,在回弹力作用下卡在安装口,使支撑筒更加稳固的卡设在安装口位置,减少滑落的可能性,限制了管路支撑装置的在轴向上移动,并且弹性材质使用寿命长,配件使用率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限位部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限位部周向阵列于支撑筒外壁上,且位于同一圆周。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限位部周向阵列于支撑筒外壁上,且位于同一圆周,可以使支撑筒受力均匀,减少晃动,与安装口的固定更可靠,也减少支撑装置损坏的可能性,延长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限位部沿支撑筒周向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支撑板板壁配合卡接,将支撑装置固定。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限位部沿支撑筒周向设有第一凹槽,与支撑板板壁配合卡接,可以减小管路支撑装置的受力,并使管路支撑装置更加稳固的固定在安装口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凹槽的内壁间距等于支撑板板壁厚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凹槽内壁间距等于支撑板板壁厚度,可以避免支撑板板壁在第一凹槽内沿轴向移动并冲击第一凹槽内壁,减少第一限位部的磨损,延长支撑装置寿命,并为管路提供更好的支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呈半环形,周向设于第一支撑部外壁,第二限位部中心线与支撑筒的中心线共线;其中,第二限位部的内径不小于第一支撑部内径,第二限位部的外径大于第一支撑部的外径,第二限位部外壁与支撑筒中心线垂直;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呈半环形,周向设于第二支撑部外壁,第三限位部中心线与支撑筒的中心线共线;其中,第三限位部的内径不小于第二支撑部内径,第三限位部的外径大于第二支撑部的外径,第三限位部外壁与支撑筒中心线垂直;其中,第二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位于同一圆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82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