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红松球果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7609.X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6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丁宝清;陈中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宝清;陈中午 |
主分类号: | A01D46/00 | 分类号: | A01D4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5600 黑龙江省双鸭***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红松 球果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红松秋果采集装置,属于树果采集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红松冠下造林、红松果材兼用林、红松果林营造面积数以千计(亩),红松母树林、种子园、果材兼用林及果林球果采集作业量逐年加大。目前,红松球果的采摘主要是靠人力上树并借助简易长杆或类似采摘工具进行球果采集作业。由于球果采集区地形复杂、交通不畅、红松球果又多结于树顶部,这种作业方式不仅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更主要的是作业安全性极差,在每年秋季红松球果采集作业过程中,致伤甚至致死情况时有发生;同时,过度敲打、砍枝对树体结构造成极大伤害,严重影响翌年结实。现有的球果采集装置一般都是体积较大,不易携带等缺点,对球果的采集造成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现有的球果采集装置一般都是体积较大,不易携带等缺点,对球果的采集造成一定的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红松秋果采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红松球果采集装置,包括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顶端设有接口,所述接口的顶端设有缩口,所述缩口的内部设有橡胶绳,所述橡胶绳的一端设有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与第三杆体通过所述橡胶绳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杆体的顶端设有采集装置,所述接口的表面设有凸纹,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的表面均设有保护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杆体的底端表面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所述第一杆体采用焊接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所述第三杆体均采用所述接口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橡胶绳采用高强度弹力橡胶绳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凸纹为若干组,若干组所述凸纹均匀分布在所述接口的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套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红松球果采集装置通过使用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第三杆体的伸缩式连接可以使得该红松球果采集装置方便携带和放置,通过第一杆体底端的固定环可以将该红松球果采集装置挂在指定的位置,不占用太大的场地,解决了现有的红松球果采集装置体积大,不易携带等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杆体;2、接口;3、缩口;4、第二杆体;5、第三杆体;6、采集装置;7、凸纹;8、橡胶绳;9、固定环;10、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红松球果采集装置,包括第一杆体1,第一杆体1的顶端设有接口2,接口2的顶端设有缩口3,缩口3的内部设有橡胶绳8,橡胶绳8的一端设有第二杆体4,第二杆体4与第三杆体5通过橡胶绳8固定连接,第三杆体5的顶端设有采集装置6,接口2的表面设有凸纹7,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4的表面均设有保护套10,该红松球果采集装置通过使用第一杆体1、第二杆体4、第三杆体5的伸缩式连接可以使得该红松球果采集装置方便携带和放置,通过第一杆体1底端的固定环10可以将该红松球果采集装置挂在指定的位置,不占用太大的场地,解决了现有的红松球果采集装置体积大,不易携带等问题。
第一杆体1的底端表面设有固定环9,固定环9与第一杆体1采用焊接制成,焊接具有连接强度高和气密性好等优点。第一杆体1、第二杆体4、第三杆体5均采用接口2固定连接。橡胶绳8采用高强度弹力橡胶绳制成,高强度弹力橡胶绳可以对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4之间起到一定的连接作用。凸纹7为若干组,若干组凸纹7均匀分布在接口2的表面,凸纹可以使得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4在连接时更加的稳固。保护套10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第一杆体1、第二杆体4和第三杆体5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宝清;陈中午,未经丁宝清;陈中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76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