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锁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7436.1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7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良;林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玺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7/14 | 分类号: | F16B7/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4 | 代理人: | 刘常宝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伸缩结构,具体涉及伸缩机构的锁止方案。
背景技术
在某些机械系统中,会使用到大量的伸缩杆,这些伸缩杆一般包括相互插装连接的多段套管,相邻套管之间设置有锁止结构。这些伸缩杆在使用时,伸缩杆的两端与机械系统中的其它部件固定连接且随着其它部件的移动进行伸开,并在到达设计长度后进行锁定,防止伸缩杆在使用过程中收缩。
这种伸缩杆的锁定功能和锁定距离是通过一个锁止结构同时实现的。为了能够有效对伸缩杆进行锁定,人们针对不同的机械系统中的伸缩杆设计了大量的锁止结构。
例如,申请号;201410814278.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伸缩式锁止装置;
申请号:201410717605.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伸缩杆的锁止机构方案;
专利号:CN201620306563.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拖把伸缩杆的限位锁止结构方案;
申请号:201611084070.5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伸缩杆方案;专利
号:CN 201621103856.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伸缩锁止扣装置。
如上所述,现有的伸缩杆锁止结构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可靠性差,操作不方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伸缩杆锁止结构所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种可靠性高且操作便捷的锁止结构方案。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中空,容设置有限位槽的伸缩杆穿过;
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中具有与伸缩杆上限位槽相对应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机构安置在壳体内,其上的限位凸起可相对于伸缩杆进行移动;
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安插在壳体中,通过轴向转动驱动限位机构中的限位凸起面向伸缩杆移动,并插入伸缩杆上限位槽中,对伸缩杆形成锁止。
在一优选实例中,所述限位机构上具有复位单元,在驱动转轴未对限位机构形成锁止驱动时,自动驱动限位机构上的限位凸起脱离伸缩杆上限位槽。
在一优选实例中,所述壳体中容两根伸缩杆穿过,所述限位机构中具有两个分别设置限位凸起的限位单元,所述两个限位单元相对于的分布在两根伸缩杆之间,在驱动转轴的驱动下两者同步分别面向两根伸缩杆移动,并使得其上的限位凸起同步插入到对应伸缩杆上限位槽中。
在一优选实例中,所述两限位单元在复位单元的驱动下同步背向两根伸缩杆移动,并使得其上的限位凸起同步脱离对应伸缩杆上限位槽。
在一优选实例中,所述复位单元为拉簧。
在一优选实例中,所述限位单元上还设置有驱动力缓存部件,该驱动力缓存部件与驱动转轴配合,通过弹性形变在驱动转轴驱动限位单元移动且限位单元没有足够行程时吸收驱动转轴的驱动力,并转换成同向的弹性驱动力。
在一优选实例中,所述驱动力缓存部件由压簧或弹片构成。
在一优选实例中,所述驱动转轴上设置有驱动段,所述驱动段由对称分布在两侧的平面部和对称分布在平面部两端的圆弧部配合构成。
在一优选实例中,所述驱动转轴上还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对驱动转轴至少在轴向、径向或周向上的一种运动进行限位。
在一优选实例中,所述锁止结构中还包括一把手,所述把手驱动连接驱动转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止结构稳定可靠性,通过简单的单向转动驱动转轴即可完成对伸缩杆的锁止或解锁,操作简单。
再者,本锁止结构能够同步对两根伸缩杆进行锁止或解锁,可靠稳定性大大提高,实用性强。
另外,本锁止结构可应用于各种需要长度调节的机械系统中,如折叠车等。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例提供的锁止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例提供的锁止结构中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例提供的锁止结构中限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例提供的锁止结构中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例提供的锁止结构中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例提供的锁止结构后视轴测图;
图7为本实例提供的锁止结构前视轴测图;
图8为本实例提供的锁止结构处于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转轴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例提供的锁止结构进行锁止操作时伸缩杆处于非锁止状态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玺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玺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74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