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泥空气能干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7116.6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2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锋;袁博威;牛涛;梁华杰;安平林;王冠平;罗智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大水务科技发展(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C02F11/18;C10L5/46;F25B30/02;F25B30/0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官建红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空气 能干 化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干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污泥空气能干化装置。
背景技术
城镇污水污泥处理处置包括了污泥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要求;其中污泥减量化是污泥处理的核心环节,主要目标降低污泥中的水分,也是当前污泥处理处置的关键难点;污泥减量化的方法包括机械脱水法、热干化法等;在污泥处理处置的过程中,存在多种工艺的组合方式。机械脱水法包括厢式压滤机、隔膜压滤机、带式压滤机等,其中以隔膜压滤机和带式压滤机为主,由于生化处理后污水污泥粘性较高,常规压滤后污泥含水率约80%;热干化法包括直接热干化和间接热干化;直接热干化通常采用工业窑炉烟气直接接触,热对流换热;间接干化通过热媒(蒸汽或导热油)间接接触;烘干法可将污水干化至10-40%含水率,为污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提供条件;污泥直接热干化一般需要利用工业窑炉的烟气,烟气量较大,受周边条件的资源限制较大,且直接换热后的烟气往往含有一定量的臭性气体,除臭难度较大;污泥间接热干化热耗较高,污泥80%含水率降低到40%含水率一般需消耗0.8-1t左右的饱和水蒸汽(0.5Mpa,153℃),实际运行费用较高。
随着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和处理深度的提高,污泥产量不断逐年增加;原有的污泥处理处置设备和方法不能满足污泥处置需求,主要表现以下方面:(1)压滤法对污泥减量化程度不足:压滤法脱水后含水率一般在80%左右,污泥减量化程度不够,脱水后污泥容积仍然庞大,不便于最终处置;中压隔膜压滤(工作压力15-18bar)压滤能够降低污泥含水率至60%,但需要增加较多的调理剂 (调理量30-50%/t DS),实际完成污泥减量脱水40%;(2)通过常规调理后,污泥热值较低,一般低于600kcal/kg,不利于焚烧处置;调理后的污泥最终只能进入填埋场处置;(3)间接烘干法一般采用蒸汽作为热媒,干化一吨污泥通常需要0.8-1.0t蒸汽(0.6Mpa,160℃),处理成本较高。在市政等污水处理厂,往往不具备蒸汽资源,热干化条件不具备。(3)传统的污泥干化机用大量的能源产生高温,再把污泥洪干。而过程当中,很多的能源(热量)会流失到附近的空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带出很多不必要的问题。例如能耗过大,室温过高。高温处理更会令污泥产生不必要的化学作用及产生大量的臭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空气能干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污泥干化技术对污泥减量化程度不足、除湿效果不显著,以及干化过程中热量流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造成室温过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污泥空气能干化装置,包括相互耦合的网带机和空气能热泵系统,所述网带机内设置有至少三层网带,各所述网带均包括顶层网带和底层网带;所述顶层网带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循环风出口、第一排湿风出口和第二排湿风出口,所述第一循环风出口处设置有第一循环风机,所述第一排湿风出口处设置有第一排湿风机,所述第二排湿风出口处设置有第二排湿风机;所述底层网带的上方设置有循环风回风口,所述底层网带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排湿风回风口;
所述空气能热泵系统包括循环风风道、第一排湿风风道和压缩机组,所述第一循环风出口通过所述循环风风道与所述循环风回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排湿风出口和所述第二排湿风出口均通过所述第一排湿风风道与所述第一排湿风回风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组包括通过第一环路管道顺次连接的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过滤器、第一膨胀阀、第一蒸发器和第一分离器以及通过第二环路管道顺次连接的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过滤器、第二膨胀阀、第二 蒸发器和第二分离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一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热交换器。
进一步地,所述顶层网带上方还设置有第二循环风出口、第三排湿风出口和第四排湿风出口,所述第二循环风出口处设置有第二循环风机,所述第三排湿风出口处设置有第三排湿风机,所述第四排湿风出口处设置有第四排湿风机,所述底层网带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排湿风回风口;所述空气能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二排湿风风道,所述第三排湿风出口和所述第四排湿风出口均通过所述第二排湿风风道与所述第二排湿风回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循环风出口和所述第二循环风出口均通过所述循环风风道与所述循环风回风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组还包括第三冷凝器,所述第二压缩机和所述第二冷凝器之间的所述第二环路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所述第三冷凝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通过支路管道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大水务科技发展(南京)有限公司,未经光大水务科技发展(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71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级式污泥脱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