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热器内置的单罐储热换热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6492.3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4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曾智勇;周厚国;崔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热器 内置 单罐储热换热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内置的单罐储热换热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不高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发展,实际数据表明,我国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很多现有供热系统能力已不能满足生产负荷需求,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升级来满足现在的生产需要。通过现在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不增加主机进行改造,蓄热系统最具有经济效益性。蓄热技术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可用于解决热能供给与需求失衡的矛盾。
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换热器内置的单罐储热换热系统,其能够把能源蓄存起来,在能源需求高峰时,用蓄存的能源满足需要,调节能源高峰负荷,达到削峰平谷的目的。且其与双罐储热换热系统相比,整体结构紧凑,可控制度高。现有的换热器内置的单罐储热换热系统包括储热罐,储热罐内依次分成加热区、换热区和冷却区,换热区和冷却区之间设置有挡板,挡板与换热器底部之间形成流体流通通道,蓄热流体回收管路上设置有回收泵,蓄热流体回收管路的一端从冷却区的顶部伸入冷却区中,换热区中的蓄热流体换热冷却后通过上述流体流通通道进入冷却区,并通过上述蓄热流体回收管路排出冷却区。
但是上述换热器内置的单罐储热换热循环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1、冷却区内:冷却后的蓄热流体的排出效果差,因为如果回收管路伸入冷却区的上部,则其不能有效地回收位于冷却区下部的蓄热流体,而如果回收管路伸入冷却区的底部,则冷却区的上部空间浪费,造成储热罐的布置不合理、占用空间大、储热能力差,且先排出的是后冷却的温度还相对较高的蓄热流体,而较早排出的位于冷却区上部温度相对更低些的蓄热流体不能及时排出。
2、换热区内:换热冷却后的蓄热流体与未换热或未完全换热的蓄热流体不能有效分层,换热区内的温降不均匀且温降快,影响供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有效将换热后的蓄热流体及时排出、供热效果好的单罐储热换热循环系统。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热器内置的单罐储热换热循环系统,包括储热罐,所述储热罐内具有换热区和加热区,所述换热区内设置有换热器和置于所述换热器下方的蓄热流体收集器,所述加热区内设置有加热器,所述换热器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分别伸出于所述储热罐,所述蓄热流体收集器经回收管路、回收泵与所述加热区连通,所述加热区与所述换热区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流体收集器罩设所述换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流体收集器的至少下部呈渐缩形。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流体收集器和所述回收管路外部均设置有隔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区与所述换热区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端与所述储热罐的顶部之间形成蓄热流体流动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管路从所述换热区伸出后经过所述回收泵再伸入所述加热区。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管路位于所述回收泵后的部分弯折后伸入所述加热区,所述弯折处设置有与所述回收管路连通的防堵罐,所述防堵罐的内径大于所述回收管路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储热罐上设置有蓄热流体入口;和/或,所述储热罐的底部设置有泄流口;和/或,所述储热罐上设置有保护气体入口和排气口;和/或,所述储热罐内设置有压力计;和/或,所述储热罐上设置有第一温度计、第二温度计和第三温度计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温度计用于测量所述加热区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计用于测量所述换热区的温度,所述第三温度计用于测量所述换热器中流体换热后的温度;和/或,所述储热罐上设置有检修口。
进一步地,当所述储热罐上设置有蓄热流体入口时,所述蓄热流体入口处设置有控制阀;
当所述储热罐上设置有保护气体入口和排气口时,所述保护气体入口和所述排气口处均设置有控制阀;
当所述储热罐上设置有泄流口时,所述泄流口上设置有控制阀。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包括多排并行设置且相互连通的换热单元;和/或,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管路为蛇形管。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利用太阳能、工业余热或谷电等方式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64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