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影像侦测与安全防盗之车用影像纪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3000.5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7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天任;陈平;吴秀才;王志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辉创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G06K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指南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268 | 代理人: | 黄波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影像 侦测 安全 防盗 纪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影像侦测与安全防盗之车用影像纪录装置,尤指具有车辆防盗及行车纪录之车用影像纪录装置。
背景技术
现行车辆的车用影像纪录装置,可分为车外纪录与车内纪录两种纪录模式,而车外纪录模式是针对车辆在行进时,纪录车辆行驶过程中之影像予以储存在储存模块内,当发生交通事故时,驾驶者可以调阅储存在车辆上车用影像纪录装置内的行车影像,通过所述行车影像还原交通事故发生的初始;而车内纪录模式则是针对车内乘客,及车辆两侧易出现的死角范围进行纪录,提供驾驶者参考,以确保行车安全。
另外,车辆都安装有车辆防盗装置,而车辆防盗装置是利用感测模块针对车辆在被入侵时,并通过警报模块发生警告之警报声响,以对入侵者产生吓阻之警示作用,或者采用其他防盗方式,如:防盗锁、密码锁等防到保护机制,让入侵者无法将车辆发动,以将车辆窃走。
因此,如何将上述两者整合在一起,且对所述感测模块容易因环境造成误判的情形,及当车辆遭受入侵者入侵时,无法对入侵者进行侧录的情形,予以改善,是业界需解决之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影像侦测与安全防盗之车用影像纪录装。
一种具影像侦测与安全防盗之车用影像纪录装置,其具有防盗模式及行车纪录模式,其包括:至少一感测模块,其对车辆之外部进行入侵检测,并产生入侵感测讯号;影像截取模块,其对所述车辆之内部进行影像截取,并产生摄影画面;行车纪录储存模块,其接收所述摄影画面,并储存所述摄影画面;处理模块,其接收所述入侵感测讯号,以使所述影像截取模块再次对所述车辆之内部进行另一影像截取,以产生另一摄影画面,并自所述行车纪录储存模块读取所述摄影画面,将所述摄影画面及所述另一摄影画面进行比对,并产生一比对结果,且依据所述比对结果产生声响控制讯号;以及警示模块,其接收所述声响控制讯号,并依据所述声响控制讯号发出声响。
与现有技术员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将具影像侦测与安全防盗之车用影像纪录装置两者整合在一起,从而结构简单,节省车内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进一步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对所述摄影画面及所述另一摄影画面进行比对,并产生另一比对结果时,其依据所述另一比对结果产生控制讯号,以令所述感测模块重新执行所述入侵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影像截取模块在所述车辆行驶时,进行行车纪录拍摄,并产生行车记录影像。
进一步地,所述行车纪录储存模块复接收所述行车记录影像,并将所述行车记录影像予以储存。
进一步地,所述警示模块为蜂鸣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影像侦测与安全防盗之车用影像纪录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创作具影像侦测与安全防盗之车用影像纪录装置安装在车辆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请分别参阅图1及图2所示,车用影像纪录装置1装设在车辆2上,包括至少一感测模块11a、11b、11c、11d、影像截取模块12、行车纪录储存模块13、处理模块14及警示模块15。
当驾驶者将车辆2(如图2所示)停妥后,离开车辆2,并启动车用影像纪录装置1进入防盗模式,则感测模块11a、11b、11c、11d(如:超音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振动式传感器等,一般车用传感器皆可适用),会对车辆2之外部进行入侵检测,及影像截取模块12会对车辆2之内部先进行影像截取,并产生摄影画面,且将摄影画面传送至行车纪录储存模块13予以储存后,影像截取模块12便会停止对车辆2内部继续进行影像截取。
在本实施例中,感测模块11a、11b、11c、11d为第一感测模块11a、第二感测模块11b、第三感测模块11c、第四感测模块11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辉创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辉创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30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