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轿顶控制箱及其机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2954.4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3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安彬;王锁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34 | 分类号: | B66B1/34;H05K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控制箱 及其 机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控制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轿顶控制箱及其机箱。
背景技术
设置在电梯轿顶的控制箱对于电梯的控制运行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一般采用一体机的形式制备,所有电子元器件尽可能整齐的排放在机箱中。
现有的一体机机箱因为内部电子元器件繁多,接线数量多,安规要求等原因机箱基本呈盒子结构,参见图1,其机盖100与机箱外壳200一般是可拆卸的安装在一起,如果需要对机箱内的电子元器件的检修,需要将整个机盖100拆除,检修完之后又需要整个安装上去,这为日常的检修工作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轿顶控制箱及其机箱。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轿顶控制箱的机箱,包括:两端设有开口的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支撑板、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两端开口并用于封闭所述开口的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其中,所述第一门板和所述第二门板均与所述外壳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两侧面分别朝向所述外壳的两端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中,所述第一门板的第一边与所述外壳第一端开口的任一边沿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门板的第一边与所述外壳第二端开口的任一边沿可旋转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中,所述第一门板和/或所述第二门板通过铰链与所述外壳可旋转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中,所述第一门板和/或所述第二门板分别通过铰链与外壳的两端开口的底边可旋转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中,所述第一门板的第二边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门板的第二边为所述第一门板的第一边的对边;
所述第二门板的第二边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门板的第二边为所述第二门板的第一边的对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中,所述支撑板的两侧面分别具有多个电子元器件安装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中,所述支撑板的第一侧设置多个接线插口,所述支撑板的第二侧设置电路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中,所述外壳为钣金外壳。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轿顶控制箱,所述电梯轿顶控制箱包括如上所述的机箱和设置在所述机箱中的电子元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与外壳可活动连接,这样可以通过开启第一门板和/或第二门板来打开被门板密封的开口,供维修人员对机箱内部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检修,免除了现有电梯轿顶控制箱在检修时,需要拆卸和安装整个机盖的问题,还通过设置在外壳内用于支撑外壳的支撑板,将机箱内部空间划分成了两部分,电子元器件根据需求分别设置在支撑板的两侧,这样可仅开启相应的门板就可以对所需检修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检修了,避免了检修人员每次检修都需要面对所有的电子元器件,降低了电子元器件检修的复杂性,便于开展检修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梯轿顶控制箱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轿顶控制箱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轿顶控制箱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轿顶控制箱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29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即食辣糊汤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无添加剂的带壳花生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