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物流用的运输托盘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2600.X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8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金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金燕 |
主分类号: | B65D19/26 | 分类号: | B65D19/26;B65D19/38;B65D19/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21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流 运输 托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流用的运输托盘。
背景技术
物流托盘是装载货物时常用到的工具,其通过叉车作为移动的机器,将叉车的插杆插入于运输托盘上的插槽中,为了满足不同叉车型号的安装,运输托盘中间的插槽的宽度往往很大,这样既能满足小型号叉车的使用,又能满足大型号叉车的使用;另外,运输托盘的旋转只能通过叉车的旋转实现,其本身是固定的,因此在运输时,如果卸货点的空间小,部运行叉车转向,只能笔直进入笔直退出时,如果卸货点在通道的一侧,此时转动叉车显然比较麻烦,如果运输托盘可以将货物进行旋转,那么即能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物流用的运输托盘,能够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物流用的运输托盘,包括两个呈一字型设置的托盘架,所述托盘架中间通过一柔软连接段连接,所述托盘架的中间均设置有一个装配腔,所述装配腔的上下端面上均布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定位凹槽,每个托盘架中间的装配腔内均装入一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一固定套、以及转动设置于固定套上下端的固定部。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部的一侧端面上正对定位凹槽设置有对应的定位凸齿,所述固定部通过定位凸齿设置于装配腔中的定位凹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部与中间的固定套之间均通过一转轴转动连接,固定套中间具有一个插槽,插车的插杆插入于该插槽中,固定套相对上下端的固定部左右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柔软连接段采用柔性橡胶材料制成,其内部为空心结构,柔软连接段的上下端面上均设置有皱褶纹。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部上均嵌入设置一轴承,所述固定套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轴承的轴承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运输托盘中间隔断,采用柔软连接段,每个托盘架安装一根叉车插杆,可以根据叉车型号不同调整两固定机构之间的间距,满足不同型号叉车的插装,且在卸货时,只要旋转托盘架即可,无需旋转整个叉车即可完成卸货,非常的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插槽,2为固定套,3为托盘架,4为装配腔,5为固定部,6为转轴,7为柔软连接段,8为定位凹槽,9为定位凸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物流用的运输托盘,包括两个呈一字型设置的托盘架3,托盘架3中间通过一柔软连接段7连接,托盘架3的中间均设置有一个装配腔4,装配腔4的上下端面上均布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定位凹槽8,每个托盘架3中间的装配腔4内均装入一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一固定套2、以及转动设置于固定套2上下端的固定部5。
本实施例中,固定部5的一侧端面上正对定位凹槽设置有对应的定位凸齿9,固定部5通过定位凸齿9设置于装配腔中的定位凹槽8中,可以根据叉车插杆之间的间距调节两个固定部5之间的间距,固定部5自前端往后插入于各定位凹槽8中。
本实施例中,固定部5与中间的固定套2之间均通过一转轴6转动连接,固定套2中间具有一个插槽1,插车的插杆插入于该插槽1中,固定套2相对上下端的固定部左右转动。在卸货时,只要转动整个托盘架,固定套2由于插入插杆,保持不动,整个托盘架便可以通过转轴左右转动,完成卸货,因此无需通过转动叉车的角度来调节货物的卸货位置,只要旋转托盘架即可调节卸货位置。
本实施例中,柔软连接段7采用柔性橡胶材料制成,其内部为空心结构,柔软连接段7的上下端面上均设置有皱褶纹。两托盘架由于中间为柔软连接段7,因此柔韧性好,不易折断损坏,使用寿命久,抗震性能强。
本实施例中,固定部5上均嵌入设置一轴承,固定套2通过转轴6转动安装于轴承的轴承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运输托盘中间隔断,采用柔软连接段,每个托盘架安装一根叉车插杆,可以根据叉车型号不同调整两固定机构之间的间距,满足不同型号叉车的插装,且在卸货时,只要旋转托盘架即可,无需旋转整个叉车即可完成卸货,非常的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金燕,未经杨金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26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