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体式隧道窑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2098.2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17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州市半陶陶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12 | 分类号: | F27B9/12;F27B9/30 |
代理公司: |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51219 | 代理人: | 王辉,曾祥坤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隧道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窑,特别涉及一种分体式隧道窑。
背景技术
隧道窑一般是一条长的直线形隧道,其两侧及顶部有固定的墙壁及拱顶,底部铺设的轨道上运行着窑车。燃烧设备设在隧道窑的中部两侧,构成了固定的高温带--烧成带,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在隧道窑前端烟囱或引风机的作用下,沿着隧道向窑头方向流动,同时逐步地预热进入窑内的制品,这一段构成了隧道窑的预热带。在隧道窑的窑尾鼓入冷风,冷却隧道窑内后一段的制品,鼓入的冷风流经制品而被加热后,再抽出送入干燥器作为干燥生坯的热源,这一段便构成了隧道窑的冷却带。在台车上放置装入陶瓷制品的匣钵,连续地由预热带的入口慢慢地推入,而载有烧成品的台车,就由冷却带的出口渐次被推出来,应用于钢坯连续加热,或陶瓷连续烧结。
一般烧制红砖自然冷却即可,烧制青砖要求在800-950℃下无氧冷却,中国专利CN 104457227 B 公开了一种隧道分体式隧道窑,窑体包括预热室、烧成室。窑体尾部余留一段做为转运室,转运室尾部设置有密闭感应门,冷却室与转运室相分离,在窑体和冷却室设置有供台车运行的轨道相连。这种隧道窑有利于减少窑体长度,提高烧制效率,但因为从转运室到冷却室之间还有一段距离,烧制的产品在经过这段距离后温度会降低,如前所述,一般青砖烧制要求需要在800-950℃无氧冷却,温度降低后在冷却室中需要重新加热升温再冷却,所以存在浪费能源和时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缩短烧制时间和节约能源的分体式隧道窑。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隧道窑,包括窑体、窑车和冷却室,窑体内布置有供窑车移动的轨道,所述窑体包括预热带和高温带,所述冷却室与所述窑体分离且能够移动,窑体出口处设置有门。
优选的,所述冷却室底部设置有轮子。
优选的,所述冷却室下部布置有与所述窑体内的轨道相配合的轨道,当所述冷却室靠近所述窑体出口、所述冷却室的轨道与所述窑体的轨道对接后,所述窑车能够从所述窑体内的轨道移动到所述冷却室内的轨道上。
优选的,所述轮子为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分体式隧道窑还包括供冷却室移动的轨道,所述冷却室底部的轮子与所述供冷却室移动的轨道配合。
优选的,所述窑体出口处设置有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移动的冷却室减少了窑体出口至冷却室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少了热量散失,节约能源,产品在冷却室冷却时不需要或者只需要少量的加热即可。在窑体出口处设置阐门,进一步减少了能量损失,节约能源。在冷却室底部设置万向轮,可实现自由移动和存放,节约占地面积和成本。现有技术的冷却时间至少需要16个小时,而本实用新型只需要8小时即可完成,缩短了冷却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隧道窑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分体式隧道窑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分体式隧道窑的左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分体式隧道窑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分体式隧道窑的A-A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州市半陶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彭州市半陶陶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20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镜柜(BXH-LQ17003)
- 下一篇:电视柜(ZL-J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