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联体蓄电池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1458.7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8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仁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华祥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8;H01M2/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联体 蓄电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联体蓄电池的装置,属于蓄电池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比如生活中常用的手机电池等。它用填满海绵状铅的铅基板栅作负极,填满二氧化铅的铅基板栅作正极,并用密度1.26--1.33g/ml的稀硫酸作电解质。电池在放电时,金属铅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铅;二氧化铅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电池在用直流电充电时,两极分别生成单质铅和二氧化铅。移去电源后,它又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组成化学电池。铅蓄电池能反复充电、放电,它的单体电压是2V,电池是由一个或多个单体构成的电池组,简称蓄电池,最常见的是6V,其它还有2V、4V、8V、24V蓄电池。如汽车上用的蓄电池是6个铅蓄电池串联成12V的电池组。
现有技术公开申请号为CN201320736111.X的一种联体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和壳盖,所述壳盖密封固定在壳体上方,该壳盖顶端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端子安装孔,所述电池壳体内部通过塑料隔板分割为至少两个单格,每个单格内分别设置有单体电池极组,所述单格内填充有电解液,所述单体电池极组串联组成联体电池极组,所述联体电池极组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端子,相邻两个单体电池极组的正汇流排与负汇流排通过过桥连接。本实用新型联体电池将常规单只电池外连接方式改成内连接,从而生产过程中减少测量电压、连线等过程,省略了配组要求,安装在电动车时,不用在外装电池盒,减少安装外接线,以及避免外接线接触不良的几率,安装更简单快捷。但是上述设备结构简单,没有电流检测器,容易损坏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联体蓄电池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设备结构简单,没有电流检测器,容易损坏设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联体蓄电池的装置,其结构包括金属保护外壳、固定螺丝口、外部电源输出口、电流检测器、固定支架、内部塑料保护壳、第一蓄电池、第二蓄电池、蓄电池瓶、蓄电池盖,所述金属保护外壳上设有固定螺丝口,所述金属保护外壳的左部设有外部电源输出口,所述外部电源输出口和电流检测器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器和固定支架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和内部塑料保护壳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器包括输出口、检测器主体、输入口、信号输出口、信号处理器,所述检测器主体的前部设有输出口,所述检测器主体的的右部设有输入口,所述输入口的下方设有信号输出口,所述信号输出口上设有信号处理器。
进一步的,所述内部塑料保护壳的内部设有第一蓄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蓄电池的右边设有第二蓄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蓄电池上设有蓄电池瓶。
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瓶和蓄电池盖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保护外壳为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内部塑料保护壳为PVC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有电流检测器,可以检测输出电流,有效的防止电流过大,对外部设备造成损坏,当输出电流过大时自动停止输出电流,可以有效的保护外部设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联体蓄电池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流检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金属保护外壳-1、固定螺丝口-2、外部电源输出口-3、电流检测器-4、固定支架-5、内部塑料保护壳-6、第一蓄电池-7、第二蓄电池-8、蓄电池瓶-9、蓄电池盖-10、输出口-401、检测器主体-402、输入口-403、信号输出口-404、信号处理器-40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华祥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华祥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14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