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打入式离子接地极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78744.8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03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艾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洪***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入 离子 接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雷设备装置领域,尤其涉及打入式离子接地极。
背景技术
接地极一般埋入地下,能将强电流引入地下,起到防雷保护作用。接地极周围的土壤导电性也能影响接地极性能的发挥。传统接地极主要有钢棒、铜棒或在钢棒基础上铸铜的接地棒,它的接地性能常受其周围土壤导电性影响,而且在接地极埋入土层中时,需要首先挖孔,才能插入土层中,过程十分麻烦,而且现有大部分离子接地极,均采用表面膜化以及缓蚀剂的方式,来保护离子接地极的棒体,但是,当离子接地极所处的场合酸碱度比较高时,会造成离子接地极在短期内失效,造成严重的腐蚀,从而使整个地网失效。为了保证地网的正常动作,此时必须重新建设地网。将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所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值得改进,而且由于施工时已将接地电极将近一半的长度埋入地下,对离子接地单元初步固定,此时引线的朝向也固定了,有时需要对引线的迁移位置进行调节,由于引线是较粗的电缆,使得引线在连接其他引线的时候存在较大的弯曲和对电缆的浪费,因为电缆弯曲,势必增加两点之间的连接长度,并且电缆的弯曲存在较大的恢复弹力,对连接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且现有的接地极大都采单个接地极结构,不够稳定,且接地效果不是太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打入式离子接地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克服现有的接地极存在的插入土层困难和土壤接地电阻不稳定的缺陷,解决离子接地极易被氧化腐蚀的问题,同时具有可以相对接地电极旋转可调,便于安装接线的引线,采用三个上下布置的接地极结构,可以使插入土层后更稳定,使接地效果更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提供打入式离子接地极,包括第一竖钢管,所述第一竖钢管连通有第一横支管、第二横支管,所述第二横支管设置在第一横支管上部,所述第一横支管下部设置有第二竖钢管,所述第二横支管下部设置有第三竖钢管,所述第一竖钢管底部设置有第一锥体,所述第二竖钢管底部设置有第二锥体,所述第三竖钢管底部设置有第三锥体,所述第二锥体的底端高度大于第一锥体底端高度,所述第三锥体的底端高度大于第二锥体底端高度,所述第一竖钢管的上部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第一竖钢管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引线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内圈和外圈通过电刷电连接,所述第一竖钢管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活泼金属,所述第二竖钢管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二活泼金属,所述第三竖钢管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三活泼金属,所述第一竖钢管、第一横支管、第二横支管、第二竖钢管、第三竖钢管内腔内填充有离子化合物,所述第一竖钢管上端部设置有端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泼金属、第二活泼金属、第三活泼金属分别连接有金属预留端子,所述金属预留端子伸出第一竖钢管、第二竖钢管、第二竖钢管外壁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钢管、第一横支管、第二横支管、第二竖钢管、第三竖钢管外壁设置有铸铜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钢管、第二竖钢管、第二竖钢管外壁底部设置有与外部相通的电离子交互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钢管、第二竖钢管、第三竖钢管内壁和电离子交互孔孔壁上涂覆纳米导电防腐涂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泼金属、第二活泼金属、第三活泼金属中心分别设置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第一锥体与第一竖钢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锥体与第二竖钢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三锥体与第三竖钢管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泼金属、第二活泼金属、第三活泼金属的氧化稳定性小于钢管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钢管内腔中填充离子化合物向周边土壤释放电离子,改善了土壤的导电性,提高了接电保护作用;采用钢管基体铸铜和锥形底端结构,可以实现将接地极直接打入土壤中,方便了深埋施工,因钢管的稳定性优于内置的活泼金属,因此,当氧化发生的时候,活泼金属先于钢管而被氧化,其产生的电子,源源不断地补充给钢管,以弥补钢管离子的丢失,从而保护钢管不被氧化,从而延长钢管的寿命,线和接地电极之间通过轴承可以实现旋转,因此,使得当接地电极的下半部埋入泥土之后初步固定之后,引线可以绕接地电极的中心轴线旋转,从而在连接各个离子接地单元的时候引线不会弯折,或造成过多的浪费,并且由于引线沿接地电极的直径方向延伸,从而对于引线与轴承的连接处的弯曲弹力减少,从而连接也比较稳定,通过电刷的电连接从而保持了导电性能,采用三个上下布置的接地极结构,可以使插入土层后更稳定,使接地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艾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艾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87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